/br>
苏晋“嗯”了一声。
周萍急忙道:“你找死么?知而慎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苏晋淡淡道:“危墙虽险,尚有一线生机,总好过屈身求人。”
周萍要再劝,外头有人催他上值。匆忙洗了把脸,走到门前,回头看苏晋仍旧一副笔走如飞慷慨赴死的形容,只好叮嘱:“你要找晁清,我替你想辙,你莫要冲动,切记三思而后行。”
苏晋没抬眼,回了句:“记得帮我画卯。”
策问论的是中兴之本,苏晋答罢,收拾好笔墨出门。外头又在落雨,雨丝如断线,细且密,她回屋取蓑衣,想了一想,又取了那柄天青色油纸伞。这是柳朝明的伞。苏晋想,此一行,若能撞见柳朝明,便将这伞归还了。
周萍说三思而行,她不是没有听进去。可有甚么办法呢?她实在不愿欠旁人什么,点滴之恩,便要涌泉相报,而晁清相扶相持之恩,竟要以命相搏了。她这一生注定艰险,长此以往,还是与旁人少些瓜葛才好。
第2章
苏晋到了侯府递上名帖,府外武卫验过,称小侯爷上值未还,烦请且先候着。
小侯爷任暄是长平侯的独子,为人有些自来熟。
长平侯过世后,光耀一时的侯府徒留一个空架子,好在圣上念任暄谦恭有度,御封他为礼部郎中。
明日是殿试,任暄在衙署核对了一日贡士名录,等到散值归家,已暮色时分了。
春雨初歇,灼灼霞色笼罩天地,他老远分辨出府外站着的人是苏晋,心里猜到她的来意,一时喜出望外,遂命下人请到厅堂,以好茶奉上。
苏晋将密帖取出:“请小侯爷过目。”
任暄五年前就读过苏晋的文章,彼时她方入翰林,一手策论清放干净,颇具名气。
他咧嘴笑道:“你文章太好,就这么交给殿下,他也不能用的。我稍后会于取辞措字上做些改动,你放心,绝不让翰林那老几个瞧出端倪。”
苏晋道:“全凭小侯爷做主。”
任暄仔细将密帖收了,想了想问:“你甘冒此风险,可是在京师衙门呆不住了?我在吏部有熟人,说是詹事府录事有个缺,虽只是九品,好歹在东宫手下做事,比起京师衙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