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天晚上,那个明少爷说的一两年内有大涝的事情,这还没洪涝呢,却有大旱的迹象,这个时代农民基本都是靠天吃饭,天不顺的话,一年的劳动就抓瞎了。
这季小麦已经种上,没法改变,到麦收后,江沛想着能不能种些耐涝的庄稼,他好像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旱稻可以在陆地种植,比较耐涝,只不过产量要比普通的水稻低些,低些也好啊,总比绝收要好吧。
只是不知道梁朝有没有旱稻种子,江沛推断是有的,因为蒲北平原,冬季种植小麦,秋季大部分是种植大豆高粱棉花等作物,但靠近蒲河的地区也是种植水稻的,旱稻历史比水稻还久远,既然有水稻,那肯定也有种植旱稻的,到时候搞点旱稻种子回来,看情况不对劲时,就把他的六亩田种植旱稻。
这段时间,他天天围着院子转,几乎村庄都没出,不过终于解决一件大事,以后不用再面对大家庭的吵闹,可以过自己的小日子,最重要的是终于可以挣钱自己攒着。
他起个大早,刚要和江父说要去镇上找短工做,就听到江父说
“二牛,你回来这么久,该去姚家庄看看你岳家!让你娘砍几棵菘菜,再去镇上割斤rou拎去。”
他一直在忙着修院子,李氏知道他没钱,于是给他拿四十文钱,除了割rou,余的钱再让他给兰香哥哥家的孩子买点零嘴。
江沛现在在自己的院子里住,江父与江春枝已经搬出来,住在三牛的院里,李氏因小李氏快要生产,暂时住在原处照顾她。
水井在江沛院里,因此他们现在是在江沛的厨房做饭,冬天土质硬,不好打水井,江父想等到天暖和再打。
于是江沛只能一大早跑到到镇上割rou,种种原因这次李氏没再让他带鸡蛋去卖,想着上午回来还要去姚家庄,于是不敢耽搁,花二十六文钱割斤猪rou,又用剩下的钱买点花生糖,便赶了回来。
其实他攒的还有二十文钱的小私房,是上次李氏给他的,他一直没机会花,作为一家之主口袋里只有二十文钱,他自己都想笑。
姚家庄离杏花村不远,不到半时辰的脚程,江沛背着李氏给他砍的三棵大菘菜,一斤猪rou。噢,不,没有一斤,因为rou买回来时,被李氏切下来一小块,留着给江清平与小李氏。
村落的模样大同小异,只是姚家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