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以为贤弟还在睡大头觉呢,看那庄稼长势多喜人,五月又是丰收季,蒲阳司的李大人若见此情行,想必要畅饮一杯,赋诗一首。”
温知非背着双手站在栏弦处,眯着眼举目望着远处绿油油的麦浪,听到响声,回头发现是江沛,笑眯眯的故意说些话,想看他郁闷的表情。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故意戳他心窝子,江沛没让得逞,反而回了句
“是啊,你们工部辛苦两三年,个个晒的似黑炭头,户部受之有愧啊。小弟我才疏学浅,若像李大人那般才华,也定要赋诗为你们颂扬一番。”
“为兄真是小瞧了贤弟,不但算盘珠子拨的快,嘴皮子竟也这么溜。”温知非被他伶牙俐齿堵的不知如何接话,笑着摇摇头。
河中虽有鱼,可宽阔的河面上没有打渔的小船,因这里有莫食三月鲫的说法,古人是最注重自然规律生态和谐了,青山绿水养人养心。
沿河两岸隐隐约约的可见村镇星罗棋布,掩映在海浪般的麦田中。临近河岸的田地里,可以看到不少百姓身处田间劳作,面对长势漂亮的庄稼,人人都心生欢喜吧。
船只每经过县镇时,都要停靠一两个时辰,一是有船客上下船,二是补充供给,有时镇子离河岸近,江沛他们会下船逛逛。
五天后终于到达了这次公差的目的地,蒲莱船坊,这是商朝其中的一个船坊,广南、广陵之地分别也有一个。只不过照目前情形看,蒲莱的这个已被列入朝廷与工部的重点扶持对象。
为方便造好的船只下水试航,船坊设在蒲河与其一条支流的夹角处,占地面积很大,且离蒲河与大海都不远,很是方便。
坊里的造船匠人都是世袭制的,在户部里录的都有籍案,因工期的限制,普通的工人中绝大部分是长工。
当初来时,几人见江沛身旁没有带小厮,这次是他们工部伸手向其要钱的,财神爷出门都如此简行,于是纷纷让自家跟着的小厮回去,搞的江沛十分不好意思,自己是家里缺人手,只有阿九一人,没法随他一起。
当时他就在想,回去后必须给家里再添几个仆人,不然以后出门大家都不愿同他一起,说不定背后骂他装模作样呢。
这样以来,导致了没有小厮提前去通知蒲莱知府,不能乘船直接去船坊,还需到衙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