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那声音,听来有如古陨在吹奏,调悠远而平稳,曲流畅而清和,仿似这音律,便是那山中孕育的精怪,诞生于山间的花鸟鱼虫之中,只要人走过,就能有幸入耳。于那小桥上驻足片刻,可闻见浓厚的书香味。这不同于树木的清香,还混油墨汁的醇厚与底蕴,抬头,便可见一书院,牌匾上书“迟麓”二字。
县志里记载,为迟麓书院选址的首任山长,颇为得意这里天独厚的环境,于一干翠得仿若要滴水的林子里,起平地,盖房舍,刷白漆,铺黑瓦。又许是不愿浪费这青山的一片美意,迟麓书院的建造,还是以风雅为主,壮阔次之,次之。
迟麓书院建于山,便以山为名,是三水镇最大的书院。书院开设国学,骑射,算术,礼仪等课程,而顶顶妙的是,这迟麓书院,允许女子进学。倘若放在别地,女子进学,是天方夜谭之事,而在迟麓书院,在三水镇,却偏偏有这等气魄,领众家之先,为他人所不敢为。
女子进学,多方对此褒贬不一。有认为是功德大事的,为天下之先驱的,读书使女子亦明理,开阔视野,且与夫君共话文博,以诗词互通心意,岂不妙哉。众人想想,的确是这个道理。试想那识字通墨之人,褪去白日里诸事纷扰,月下晓风,庭兰芳草,与妻子红袖添香,岂不是美事一桩。
而反对的人,道理也十分硬气。女子读书 ,通理是通理,可若养成了气性和胆气,如何还甘心安于宅内,潜心侍奉夫君。众人想想,这个似乎也有理呐。那多数男子,不过是稀松平常之人,既无潘安之貌,亦无石崇之财,倘若妻子因读书而生了外向之心,自己要如何应对。那支持之人发了个鼻音以示不屑,只有那等无用之人才会有此庸扰。
“女子进学若真是好,怎不见女院院首让他的女儿进学呢?”
此话一出,如重磅之锤,场面立时被压制住了,谁也不再反驳。此话说来,还要源回四年前。
迟麓书院为免纷扰,亦为长久之计,从立院之初起,就将书院分为男院与女院,并不混杂一概而论。这就是为何虽女子进学各方意见不一,却能在诸声中办学多年的重要缘由了,男女两院是分开的。
男女两院各有一条路,若是不愿绕路欣赏这迟麓山的美景,可直通山下。男院自南开大门,向阳,自南边的山脚上山,一路多高大水杉松柏之书,取其端方正直之意,亦如男儿的阳刚之气。女院自北开大门,背光,一路拾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