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清韫”的衣服是真的挺多,在这个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补了又补,穿了又穿的年代,“她”的衣服基本都是七八成新,最差也是五六成新的,没有补丁,还都是好布料,根本穿不过来。
“萧清韫”这样挺打眼的,要不是穆家坪的村民大多朴实,“她”又是个安静不惹事的,还在教大队里的孩子读书,还说不定怎么样了呢。
刚开始时,就连那些知青们都侧面打听过几次“她”的家境,当时的“萧清韫”对父亲很失望、厌恶,根本不想提及,只说自己外公是中医医生,外公只有母亲一个老来女,自己是外公唯一的孙辈,很多衣物用品都是外公补贴的。“萧清韫”也没说谎,“她”只是隐藏了一部分而已。
这说法传开后,大家才没继续关注“她”,只是吃穿用度着实显眼,估计被两个女知青排斥,除了相貌之外,也多半是这个原因。
萧清韫除了衣服多,不想浪费、不想太显眼之外,还有个不能告诉穆卫军的原因:这场十年的大运动就要过去,人们在穿着上,无论是色彩、材质还是款式,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那时再做新衣也不迟。
穆卫军见她不似客气,加上从母亲那里听来的一些传闻,也就没有坚持。直接拉着萧清韫上了二楼。
一楼是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品,二楼则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高档“奢侈品”。这一层明显比楼下要冷清的多,而且大多数人只看,真正买的很少。
穆卫军拉着萧清韫在卖自行车处停下脚步,低头看着她低声道:“结婚时四大件一件都没来得及买,你看看哪种合心意,今天都一块儿买回去。”
萧清韫听他这样说,再次在心底默默念:土豪,我们做朋友吧!不对,这是自家老公,关系铁着呢。
虽这样想,萧清韫还是摇摇头:“不需要的。”见他皱着露出不赞同的神色,便连忙解释道:“我真不是跟你客气,你听我跟你说。”
萧清韫见他眉头舒缓一些,认真听着,很满意他的态度,解释到:“你也知道出门不方便,我平时就很少上公社和县里。一般生活用品在生产大队供销社里就能买到,布料这些大都是让别人带的。现在结婚了,等你回了部队,要买什么东西就和家里人一起,或者让他们带回去。我教学是在大队,离家也很近。这样一来根本就用不上自行车,况且,你难道放心我独自在路上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