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可不能要。”
“打听了,我假装家里有孩子,今年打算送他进学堂读书,就跟来学堂接孩子回家的一对父母打听了一下,着重问了夫子怎么样,那对夫妇说乔夫子挺好的,很耐心负责,对孩子们也挺好,那孩子也挺喜欢乔夫子。后来我又问了几个孩子,都说乔夫子还不错,唯一的不好就是人比较严厉,有的学生比较怕他。”
“严厉点好,那这么说这人为人师表还是可以的啊。更重要的是,过的不是那么的富裕,要是我们开出的条件比他在镇上好,他应该会考虑考虑的吧,毕竟这里是他长大的地方,人对家乡总是会有特殊的感情的。”
杨石峰点点头,“我看可以谈谈,到时候要是不同意,咱们再去找其他夫子好了。”
十一道:“先不急,还是等学堂盖好了再去吧,这样说不定他看见学堂的样子,会心动。”
杨石峰想起现在正在盖的学堂,就算不是夫子心里也热乎得很,这么漂亮的学堂,比镇上的学堂都好看,要不是他大了,他都想进去当当学生体验体验了,如果他是个夫子,一定会愿意来这样的学堂里教书呢。
..............
而学堂这边,村民们都是义务来劳动的,什么好处都没有,干完活就回自己家里吃饭休息,然后再来。没两天,不少人觉得没什么好处,就干得不怎么用心,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也有不少人过了最初的激动期,渐渐地就不想干白活了,觉得有点傻,于是便不来了,半个多月下来,走了差不多一半的人。
十一全都看在眼里,对这些剩下的人,她心里都有数,她不可能就真的让这些天天都来的人白白干到学堂建好,她没那么剥削人,但也不想因为她给了好处就又把本来不愿意的人吸引来干活了,于是,她对村里人说,不需要那么多人干活,愿意来的以后每天都要来,现在不来的,以后要是再来也不要了。
不少人觉得每天都来白干活有点傻,就退了回去不来了。坚持每天都来的差不多有二十个人左右。
十一让杨石峰记下这固定干活的二十个人的名字,然后,转头给了王奶奶一些钱,让她家的人帮着每天中午和晚上做菜,一荤两素,给这些来干活的人吃,包中晚饭两餐,每餐除了有菜,一人还能拿三个大白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