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的战斗中,创造了一个人一天之内击退敌人41次进攻,歼敌280余人的奇迹。守住了阵地,迎来了大部队。
小胡比张依一还年轻两岁,刚满21岁,个子不高,长得文静秀气。
见蓝灵要给他注射麻药,小胡连连摆手,“把麻药省下来给需要的战友吧!”
听着他一口四川乡音,张依一倍觉亲切,忍不住用四川话劝他:“这可不行,伤着你的大腿神经就不好了,你可是我们的战神。放心吧,现在医院不缺麻药!”
小胡眼睛一亮:“医生,你是我们四川老乡?”
“不是,可我会说四川话!”张依一趁麻药还没起作用,和小胡简单的聊了几句。
她会说四川话是因为mama,mama谢珊是成都人,爸爸是济南人,两人都是大学毕业留在申城发展的。她在申城出生,算是新申城人。
手术很顺利,手术结束,小胡被抬进了病房。为了躲避敌机轰炸,伤员分散住在临时挖成的小防空洞里。
连续奋战好几天的医生护士,刚刚处理好这批伤员,还没来得及啃上一口馒头,又一批伤员被转送来了。
这次伤员的情况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他们是担架队员和伤员,在转运伤员的途中,赶上了敌机轰炸,当场牺牲二十几个战友,有担架队员,也有伤员,还有十几个担架队员和伤员受了重伤。
十几个伤员成了血人,有的缺了肢体,有的脑浆溢出。两个脑浆溢出的伤员,本就受了伤,又遭遇了二次受伤,刚到医院就牺牲了。
“海哥,你咋就没了,咱们一起参军的时候,你娘和我娘还交待咱俩,让咱俩互相照应,我回去后咋和你娘交待啊?”其中一个只有十八、九岁的小战士,坐在一副担架旁放声大哭。
担架上的小战士血rou模糊,已经牺牲了。他们是新入伍的新兵,因为没有战斗经验,就做了担架队员。
医务人员来不及向牺牲的战友默哀,就投入到抢救战友的工作中。
一直忙碌到深夜,这批伤员才处理好,八个外科医生同时进行手术,血库的血也不多了。要不是换防的战友撤走前大批为医院献血,血库的血早就空了。
“大家轮流休息,休息好才能更好的工作。”常院长看着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