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说别的本事,还真没有。
如今的卫老太俨然已经变成了人生赢家,自家娃儿一个比一个能耐有本事,她自己也越活越年轻,倒不是说脸上的褶子少了,而是她的心态越来越年轻,教出来的学生也变成了京城电影厂的顶梁柱,逢年过节都有学生拎着吃的喝的来探望……老太太早就到了退休的年龄,可她依旧坚持在教育的一线,把自己独创的‘羊癫疯式’唱法传给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电影电视戏剧学院的老师们仔细研究过卫老太的授课秘诀,发现卫老太的秘诀有二,一是个人的耳朵过硬,别人稍微唱的有那么一点儿瑕疵,她都能听出来,第二个秘诀便是上卫老太的课,那些学生都会被从内到外、从头到尾重塑一遍!
原先的学生们害羞,让唱个歌都羞答答的放不开,有什么表情也不敢挂在脸上,但卫老太用极其剽悍的教学手法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解放天性,简直就是唱啥像啥,演啥像啥,甭管是演娇滴滴的大家闺秀,还是演霸道不讲理的泼妇,经过卫老太认真调教过的演员都能得心应手地驾驭。
第140章
卫老太的前半生过的并不顺当, 甚至可以说,她的前半生是泡在黄莲水中过的, 丈夫死的早,长子跟着游击队出去打仗, 一连好多年都没有回来,她一个人拉扯家里的五个娃,还帮三个儿子都娶了媳妇。是
等到后半生, 卫老太的好日子就来了。
一切从自家独一的孙女出生那天开始,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别家都饿得眼珠子发绿,人瘦的和皮包骨一样, 卫家人却不愁吃穿,虽说吃的东西算不上多么好, 但两天一顿的rou还是能吃得上的。
凡事就怕比, 如果卫家周边都是大富大贵的人家, 那卫家的日子肯定算不上多么好, 但给卫老太做对比的人都是些穷的揭不开锅的人家, 卫家日子已经算是一顶一的好了。
再后来,三道沟多了个氮肥厂, 寻常人家想搬也没地儿搬,只能任由那氮肥厂里的氨味儿熏着,卫老太一咬牙, 举家迁往蓉城, 一下就从没见过世面的村里人变成了住着豪华小别墅的城里人。
在蓉城住了十多年, 卫老太的名声随着‘卫奶奶清脏药茶’和‘军中绿花牌肥皂’而响便大江南北,她自个儿口袋里存的钱也越来越多,已经算是中产阶级中的小富之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