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是太学里的话,朕七岁就知道。”
章越道:“陛下,熙宁间王安石变法,先主张变风俗,立法度;再主张一道德。依臣看来这一道德,在于变风俗和立法度之间。”
“是为先变风俗,再一道德,最后立法度!”
“臣亦如是也。”
“那卿的明明德与一道德有什么不同?”官家问道。
王安石的‘一道德’,针对儒者一人一义,十人十义而发,讲究的是统一意识形态。
这个事当初章越几乎跳起来反对,太学之案,六直讲因反对变法被罢,章越被撸为秦州通判,就与王安石的‘一道德’有关。
官家无不嘲讽地道:“卿作小臣时,因反对一道德被降职。”
“如今为宰相却讲明明德!”
当初为小臣反对一道德,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如今为宰相行明明德,也是为了自己利益的。
就好比蝗虫有二色时一样,独居的蝗虫是绿色,这可以帮助你隐蔽,保护自己。
而群居的蝗虫是黑色,这是一种攻击的警戒色,同样是保护自己。
一道德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通过统一意识形态,来减少组织内耗。
但内耗这事是个组织就有,这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组织必要的内耗,也是良性的,这是为什么皇宋始终坚持异论相搅的缘故。这就好比一个人过分地讲卫生了,那么这个人一定不卫生。
一个组织只要统一大于内耗,就处于扩张区间。内耗大于统一,就处于萎缩区间。所以你要在中间把握一个度。
强制的一道德,可以短期用,长期用有害无益。但统一意识形态又不可不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