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欧阳修府上,与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他们联诗时,臣正好抽到诸葛亮,便以此作了一首诗。”
官家道:“朕以为不审时则宽严皆误!此句最好!”
章越大喜道:“皆言得君行道,陛下的知遇之恩,臣实无以为报!”
章越这话真是肺腑之言了,这位官家历史上是什么性子,朱熹的评价可谓是一点不错。但官家能将大事托己,何尝不是大出自己意料之外。
章越这人性子是这般,你若不重用我也无妨。
出门在外四大真言,术不贱卖,道不轻传,师不顺路,医不叩门。
你自己没有一个要你帮的态度,我干嘛帮你,强行帮你就落了因果了。
所以还是官家肯让自己帮他,故他成了明君,他成了贤相。虽说人最大的贵人是自己,但这个事都是相互成全的。
人永远将感恩放在口头放在心底,运气值是会爆棚。你以为从1到100是你的本事,但没有0到1你什么都不是。
见章越如此,官家也是再度感情外露地,扶起章越道:“非卿朕亦焉有今日!”
“卿且留下,将这宰相作下去吧!”
章越抬头道:“陛下,臣不是食言而肥之人,若臣之先例一开,以后如何能成制度?”
“陛下对臣推心置腹,臣亦有冒昧之言,皇六子已是七岁,正是读书年纪。臣请陛下下月册封后,再择以良师教导,以为千秋万代计!”
官家看向章越,面上阴晴不定。
章越这话换了一般人说,肯定会得罪天子,不过既是心腹宰臣,这话可以说。
官家道:“是否太早了些。”
章越决定将话说得明白些道:“陛下,皇子教育乃重中之重,非延请明师教导不可。七岁正是发蒙年纪,不可草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