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蟹是被倒灌入河道中的海水带过来的,所谓“渡逆水而上”,外壳紫如猪肝,因此得名。大的紫蟹也不过与银元相仿,小的仅如铜钱一般,别看个头儿不大,但是饱满肥腴,皮薄而酥,rou嫩而细,蟹膏奇鲜无比。上谱的吃法叫“七星紫蟹”,在鸡蛋羹中嵌入七只紫蟹,再佐以葱、姜、花椒、花雕,摆在盘中形似北斗七星。蛋羹白嫩,蟹rou鲜香,这两样东西搭配在一起,入口滋味奇鲜、回味无穷,向来是大饭庄子的压桌菜,价钱也是够可以的,不是达官显贵吃不起。另一个吃法叫“银鱼紫蟹”,银鱼俗称“面条鱼”,顶多一根手指那么长,筷子粗细,河里海里都有。银鱼也好吃,称得起一鲜,可单吃银鱼,还够不上珍馐之味,怎么吃才好呢?非得支上一个锅子,锅底铺一层酸菜粉丝,再把银鱼和紫蟹码放好,倒进高汤去,见开就起锅,连吃带喝那个舒坦,给个神仙也不换。直到现在,很多大饭庄子仍有“银鱼紫蟹”这道菜,只不过“紫蟹”换成了“籽蟹”,那是用的河螃蟹,银鱼也只是鱼干。东西不是那个东西,材料不是那个材料,再也吃不出原来的味道了。不是不想用以前的东西,而是银鱼、紫蟹这两种东西已经灭绝了,想吃也没有了。因为天津卫处于九河下梢,经常发大水,一旦海河决堤,形成海水倒灌之势,天津城可就淹了。六十年代为了根治海河水患,将海河完全改了道,银鱼、紫蟹从此不复存在,任你有多大的本事,趁多少钱,也吃不上了。当年真有不少嘴馋的人,宁愿发大水被淹,也舍不得这口儿,您说这东西有多鲜?嘴有多馋?
咱们单说崔老道,这也是个馋鬼转世,“瘦狗鼻子尖,懒驴耳朵长”,瞧见河滩中有紫蟹可捡,乐得合不拢嘴,踮起瘸腿一蹦多高,鼻涕泡儿都美出来了。顺手拎起一个破篮子,水袜云履脱下来往怀中一塞,打上赤脚就下了河。此时入冬不久,天已经很冷了,崔老道光着两只脚往水里一杵,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两条腿疼得转筋,浑身都凉透了。可为了这张嘴,河水冰冷刺骨他也不在乎,低头猫腰在水中摸索。不到一个时辰,已经捉了多半篮子。崔老道的腿冻木了,脑子里却只寻思回去煮上满满一锅紫蟹,烫上一壶老酒,美美滋滋打一回牙祭,那是何等的享受,光想一想这口水都往下流。
崔老道越捡越高兴,越想越得意,光惦记怎么吃怎么喝怎么美了,没理会周围的情形。无意当中抬头一看,河道里只有他一个人,之前捡紫蟹的人都走了。他却并不在意,心想:海边的人不拿这些当好东西,你们走了更好,其余的全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