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柔深思之际,宫中麒殿东亭,蹴鞠赛进行的如火如荼。
方形的鞠场,下半场方开始。鞠场两端各有几根雕红画彩的木柱,其上络网,网坠铃铛。球入网门,铃铛大响。
场上两队交锋,场下奏着乐曲,观者们坐在幄架搭成的看台上,不时叫好。
赵瞻奔跑着,宁王在附近高喊,不顾约定地要他传球。
对手们纷纷来拦他,球门就在他们身后,赵瞻心静如水,思考这球是否要传给谁。
前朝之时,多以蹴球训练兵士排兵布阵,本朝太祖乃前朝晋国公,自关中发迹,枕戈待旦,马背上得的天下。太祖推崇马球,马球大盛,取代蹴鞠训练兵士之能。然今上尤好蹴鞠,兴之所至,将皇子公主与勋戚子弟分为两队,叫他们做士兵,又让苏、陈两位老将军分别做一队的指导,以他们充当将领,看两军对战,谁为魁首。
太子未下场。
年长的王孙公子们已赛过一局,这一局是皇七子与宁王领队对战。
太子李崇稷年过三十,出生起便入主东宫,但帝王身体健朗,这太子之位,或许要坐到知天命的年纪,故练就一身养气功夫,看着极为沉稳。
承恩侯家六郎名徽宁,乃太子看着长大的。王徽宁擅乐舞,不擅蹴鞠,但点评得头头是道。他逮着空当跟太子说话,把场上大半人评了一遍,指着赵瞻道:“殿下瞧,那便是某上巳那日交的新朋友。”
李崇稷循声看,王徽宁所指的人,在九郎那队。
“孤见过他。在你家船上。”
王徽宁哈哈笑:“某就是想看太子记不记得。”
李崇稷不仅记得,还记得很熟。
去岁重阳围猎,七郎康王因病未去,而他在京师监国,远远地,听闻此子横空出世,技惊四座。据说博陵王家的小郡王可开十石强弓,还使得使得一手好刀,击退了闯入猎场的棕熊。君父爱才,送了小郡王赵瞻一头豹子。
可谓风头无二。
从前赵瞻不起眼,太子对他的印象仅是庶子承爵。因博陵王无嫡子,才捡了大便宜。
去岁后,太子记住赵瞻。今年上巳,把人对上号。
长笛,锦袍,高鼻,澈目。挺拔如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