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笑语也就越来越多。
那几年,永平帝还是快乐的。
隆让太子十五岁的时候被立为太子,朝中大臣交口称赞。
其后不久,有监察御史上奏两淮一代官商勾结,民不聊生。永平帝让隆让太子前去查案,一来是让他借此做出功绩。二来,出自两淮的太子妃怀了身孕,正是多愁善感的时候,让太子带她一同前去,以慰她的思乡之苦。
可谁能想到,两淮那班天杀的,竟害死了太子夫妇。
永平帝震怒,多次派人前去调查,皆因为当地势力盘根错节而无功而返。
区区两淮,怎么就成了个铁桶呢?那自然是京中有人照应。只是这照应的人,这么多年了,永平帝也只是知道里头有大皇子、二皇子和五皇子、七皇子母族的四方势力在。
就像现在,虽然两淮一案看着是尘埃落定了,当地的世家大族、贪官污吏都该杀的杀了,该流放的流放了。
可即便是宝庆公公也知道,后头的事情也远远没完呢!
永平帝是十八年未立太子,一方面自然是他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更是几位皇子互相较劲、角逐。
宝庆公公老了,永平帝也老了。宝庆公公夜深人静的时候忍不住想,要是他主子在还没料理完这些事的时候就仙去了,那大耀该陷入何等的混乱之中呢。而即便不想那么深远,光看眼前,他的主子一天天的老迈,皇子们却都年轻体壮,连最小的十三皇子都已经十四岁了。日渐衰老的父亲和年富力强的儿子相斗,这如何能斗赢呢?
这个局面啊,就好像没有星子的夜空,一眼望不到的黑寂。
宝庆公公作为外人都这么忧心如焚,永平帝心里的滋味自不用多说。
也幸好,天可怜见,糟糕的状况中还是出现了让人会心发笑的好事。但让宝庆公公觉得不够痛快的是,这样的喜事却不能昭告天下,只能他们主仆二人私下欢喜。
永平帝又换了各种字体写了数十个案子,纸张铺的太多,宽阔的书桌之上竟逼仄了起来。
宝庆为他收拾桌子,永平帝扔了一道圣旨到地上,吩咐宝庆公公亲自去烧了。
圣旨的内容宝庆公公是知道的,当时还是他伺候着永平帝写下的,是封隆让太子幕僚之后——宋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