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应好。
谢夫人又安慰他:“我见虚儿比寻常男子心细……他将他师叔给的人皮面具带上了,此去定是无忧,平安回来。”
有传言说江湖上三种人最不能招惹,分别是老人、女人、小孩。但事实上,欺软怕硬的人从来不少。谢虚虽已年有十六,但或是因为被养尊处优的惯着,脸显得生嫩,一看便是极好欺负的富家公子模样,为了避免麻烦,下山前便将人皮面具给戴好了。
那张易容五官端方,只眉眼怂拉着细纹,微透出些疲态,看上去有些沧桑意味,倒是增龄不少。还有一好处,便是这相貌可以说是毫无特色,让人一眼见过便忘,也不打眼。
如今的大裕朝燕帝虽然无能,但好在并无强劲外敌窥伺,中原武林门派又大多清正自持,护佑百姓。因此谢虚一路下山行来,少见民不聊生百姓凄苦的惨状——他所寄身的门派虽退隐世俗,但却有荡世间不平,除暴安良的门规,谢虚便也一路上做些行侠仗义的事,虽是顺手解决,却也阴差阳错在江湖上落了些名头。
又如此巧合,被谢虚相救的大多是貌美温婉的女子抑或清俊柔弱的男子,各个也就十八九上下,正是知艾慕的年纪。他们虽对救自己的大侠心有孺慕,但谢虚的样貌……实在称不上英俊,皮肤蜡黄显得十分颓废便罢,身形还偏矮,半点够不上英姿飒爽的标准。
于是景仰便仅仅止于景仰,哪怕被救的美人们声泪俱下地道着多谢,若有来生定给恩公做牛做马,他们也未发展出一丝一毫的多余情谊来。
反倒让人传来传去,成了江湖上出了个姓谢的侠客,虽是古道热肠,却只救那温香软玉的美人,算不得真君子。
谢虚还不知道自己风评被害。
或是知道了,也不怎么在意。
他快马加鞭,一路上便是行过几桩好事,也在一月内赶到了融雪城。
融雪城分内外两城,江湖上的人大多都是能进外城的,谢虚也只交了一枚铜板便进去了——这是他这么些天来,交过的最低廉的入城费。
外城繁华至极,行人如织,连街边挑担的小贩看上去都有两把力气,似练过外家功夫。
便是借行人歇脚的酒楼客栈,都比别处要干净舒适许多。
谢虚挑了外城里看上去最干净的酒家,预留了半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