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五六十年代下乡的那一波知青到现在除了少数几个人,几乎都没人回来。
不过,今年回来的知青比往年要多了,让知青们仿佛看到了希望。
回来的多了,自然还要派人去补上。
这不,今年的上山下乡又开始了。
上面指定崔景和继父孙呈夫妇家里要出一个孩子去下乡,毕竟是干部要以身作则。
本来平静的家里也开始折腾起来了,在城里呆的好好的,谁愿意去乡下呢?
一生下来就拥有城镇户口的孙家三个孩子和陈素月,本来凭借着家里的关系,会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还能有额外的生活票据发放。
不用想也知道,这日子定然会舒舒服服的。
而在这个年代,也就是七十年代以劳动光荣,人民淳朴著称。
基本上各地都是合作社,人人都是起早贪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年头干到年尾,只为了能多拿到点公分,让一家老小能吃好喝好就是最大的梦想了。
甚至有的家庭吃不上一顿像样的饱饭,日日都是一天两顿,再多喝水,好省点粮食,给家里的孩子们吃。
幸运的是,陈素月从出生到现在,她还没有因为衣食而担忧过,毕竟她的生父是烈士,国家每个月都有给补助,父亲也留下来很多财务。
继父家的大儿子,也就是她的继兄孙由已经有工作了,也能帮衬着家里了。
可以说,孙家的孩子们都是没有受过苦的,陈素月虽然不是亲生的,却也在孙家长大,继父对她说不上好,却也说不上不好。
只能说冷漠吧,孙茜…对她敌意满满。
mama对她因为再嫁的愧疚或是怜爱,多有维护,却并没有因此而过多参与。
她和孙家其他孩子相处的,只能说不至于仇视,只是面子上还过得去。
毕竟,陈素月心中清楚,她到底不是孙家的孩子,如今不过是寄人篱下罢了。
在家中,平日里对谁都是温温柔柔,有时候纵然心中不满,在母亲的垂泪下只得忍耐忍耐再忍耐。
可是…陈素月低头苦笑,继父孙叔的话,不就是在逼mama自己不下乡就得还不到十岁的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