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何人,韩文诫公之女韩氏瑶光,常泰二十四年六月生于京城韩国公子府,母泰阳崔氏,太仆崔宣之女。接下来写了她往上五代都是谁,什么籍贯,担任什么职务,如果有谥号也写上了。比如韩姨娘的爹韩尚书,虽然犯了罪,被老皇帝下令自杀,但还有谥号,“文诫公”就是。
瑶光先是感到惊奇,韩姨娘竟然和她的名字一模一样!然后,她又感到发愁。
这就是古代的户籍制度,身份证上连你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干什么都写的清清楚楚。嘤嘤嘤,那些宠妃跟宫廷侍卫小哥哥逃走改换身份从此拥抱新生活的言情小说都是骗人的!
韩姨娘的古代身份证上还写了她在常泰三十六年三月因父获罪,入教坊司,然后,在常泰三十九年因在花朝春祭上的出色表演,再加上什么性情惇厚端方等等,在常泰四十年被教坊司和太乐府举荐,给封了一个叫“乐府长史”的官,九品。瑶光猜这官大概是一种宫廷乐伎或是乐工,像唐代的李龟年许永新一样,虽然没有人身自由,但待遇不错,不仅四季有供养,还有宅地,国家养老。
之后韩姨娘又升过两级,基本一年一级,到了常泰四十三年春,官职是“太乐府令”,七品。
要让瑶光说,这样的生活虽然清苦些,可往好了说,是国家公务员,七品呢!这可比当小妾好。可惜好景不长,常泰四十四年十月,韩姨娘被赐给了端王,当良媛。
景和二年春,新皇帝赦免了韩姨娘她爹的罪,还给她爹一个谥号,文诫公。韩姨娘也给升了职,封为良娣。
记录到此为止。这,就是韩姨娘的良民证。
瑶光看得胸闷,深呼吸了几次,手还是止不住颤抖。一个女子一生的波折,就用这几句话记录在这张薄薄的纸上。
终于平静下来后,她重新打开这张纸,对着炉灶透出的光仔细一字一字阅读。
她既然继承了韩姨娘的财产和身份,没理由不牢牢记住自己身份证上各种信息。
瑶光很快发现疑点,这张籍书上写了韩姨娘上数五代,可是却没她关于爷爷的爷爷一个字,只写了她爷爷的奶奶是穆宗皇帝的女儿昭阳公主,她爷爷的爹——昭阳公主独子韩彰,是被穆宗赐姓“韩”,后来封了韩国公子,又当了一堆的官,还娶了德宗皇帝的爱女富阳公主,也就是他表妹为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