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她也听得人劝,当真回屋等着去了。
含烟自去做事,顾皎便去翻李恒的书。多是《龙口志》《河西志》这般的书,少部分是《齐民要术》。他看过的地方,用薄竹片的书签夹了。她便好奇,也去翻着看,连蒙带猜,懂了个七七八八。李恒看得认真,某些书页上居然有小小的楷字记录。譬如,河口产稻谷,年两季,若向阳些的地儿,能做到三季。稻谷有诸多品种,为迎合富人口味,多种了生长日长且产量低的,卖去京州,京都等地,颇受士人和豪强们的欢迎。
顾皎觉得颇有意思,没想到暴君居然是个农业爱好者,便坐下认真阅读起来。
龙口平原因靠山临河,地貌还算多样。低洼些的地方,鱼桑盛行;靠里面一些,多做成水田;临山的坡地或者丘陵,被豪强们买了,引山泉水等等,片成了茶园或者果子园。不过,也有零星的散户,开出许多旱地,种小麦和粟米。小小一个县城,居然十分多样。
李恒烦恼的,应该是产量。他在稻谷处做批,产量高的才是好良种。
这一看,便入了迷,还是含烟喊了一声“将军”才惊醒了她。
顾皎本能地将书本扣上,迷糊地转头看窗外。天还没黑呢,他怎么回来了?
她起身,看看被自己翻乱的桌面,抱歉道,“将军,马上给你收拾好。”
李恒又露出略有些忍耐的摸样,抬脚走进来。
含烟跟在后面,托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rou香扑鼻。原来,晚食已经好了,含烟正捧过来的时候,李恒回家了。
顾皎瞥他没开口斥责的意思,赶紧手忙脚乱收好书本。她赔笑着走到旁边吃饭专用的案几上,接过汤面,往李恒面前送,“将军,肯定没吃晚食吧?试试勺儿的手艺。含烟,再去给弄多些来,我陪将军一起吃。”
含烟‘哎’了一声,自去了。
李恒看看白生生的汤面,再看看顾皎。顾皎道,“崔mama真好,让人送了许多东西来。她们就在廊下做了几个炉子,帮我开小灶。这是按我说的办法做的,你试试好吃不。”
说完,她将筷子放他面前,“将军,快试试。”
正劝着,杨丫儿又进来了,托着另两个大碗,还有几样小菜。此间应季的新鲜菜几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