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小马散在砖石路上,一忽儿在前,一忽儿在后,时间便过得很快。
两个多时辰后,便能看见农庄标志性的大风车,庄子门口的小广场上,停了许多车马,有进出的庄人和工匠,还有许多游走的小商贩。长庚和唐百工已经等在门口,许多从人将那些走商和看热闹的赶开,给车队让了一大块地方来。
顾皎撩开门帘子看了看,冲迎上来的唐百工道,“咱们直接去住的地方吧。”
唐百工点头,开了庄子门,一条直道奔山上去。
此次来,心情和上次不同,所见更多区别。除了更大片整齐的红薯地外,还开了更大的麦子地和土豆地来,甚至路边种了不同种类的果子树,发芽的,抽枝的,含穗的。更有赶着牛羊群的,满坡上乱跑的散养鸡鸭,生机勃勃。
而山上那些木头平台铺得更宽了,正经的房舍建出来,乃是三个并排的木头宅院。
顾皎挑了最里面靠山坡的,只贪图那个巨大的木头平台看风景。
唐百工和长庚便来帮着安置,各样家具和用品归位,山下的庄人又送了许多新鲜的菜蔬来。仿佛显摆一般,唐百工冲她伸出一个巴掌,“咱们庄上,现在有五十个媳妇子。”
五十个女人,相比一二百的庄人和一二百的匠人,并不算多。可才一年而已,便引得这些凤凰来,再多两年,性别比例必然平衡。且这些人数,也足够完成大部分后勤工作。譬如做饭,做衣裳,洗衣所,收拾打扫卫生等等。
“才五十呢?我就说嫁妆钱怎么还剩那许多,原是你没使力。”顾皎笑道。
长庚忍不住道,“老唐日日在工坊里研究那些大家伙,哪儿有时间管农庄上的事?是人家周围的大爷大娘见咱们日日往外面搬东西,各种鸡鸭鱼都有,庄上的匠人到处买好吃的,问过来。我也没法子,只好厚着脸皮同人家拉家常,又从城里寻了两个媒婆——”
唐百工拍了长庚一下,“嘿,那不都是咱们前面工作干得好,才有后面的凤凰来吗?”
玩笑说完,便开始正经汇报工作了。农庄上一切都好,工坊和窑子那边还是老问题,工匠太少了。四面收拢过来的流民里虽然有很多小孩子,但培养起来实在太慢。青州那边连续追加炮车的订单,现有的匠人排了三班,日夜颠倒,还是有些不够。另一个是煤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