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十年代,全国都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这期间社会各行各业百花齐放,除了城市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水平迅速得到发展,就连农村都开始渐渐的转变,过去的公社成为了乡镇,人们的思想也逐渐的开放起来,早已不拘束于当一个简简单单的农民了!有不少人开始学会自主创业,走向了一条致富的小康之路。就比如说孙少安吧,八一年接了个拉砖的活,挣下一点钱来,用这点本钱在村子里起了个砖厂,紧接而来的便是滚滚不断的钞票塞入钱包,他孙少安也成为了全村人致富的救世主!掐指一算,少安创业也已经快有七个年头了,这期间他不是没有遇到过危机,只不过最后总是能被他巧妙的化解!而每次化解过后,砖厂就会迎来一个更为光明的春天,日积月累下来,他孙少安恐怕连自己挣了多少钱都数不过来了!村里有的闲人甚至还算过,私下议论到,少安这小子兜里至少塞了六位数的票子嘞!是啊,短短六年时间,又有谁能想到当初穷的连衣服都穿不起,饭都吃不饱的老孙家现在竟是这般辉煌。
然而,不仅仅是少安,这两年,在双水村里还有另一个新秀的农民企业家,人也通过自己的一番本事,搞出了一点名堂来。田海民,靠养鱼起家的一条硬汉,几年前和婆姨银花不知在哪捞着一本养鱼秘籍,俩口子带回来研究了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就头脑发热的在村西邦承包了一块地,挖了个大坑,养起了鱼来。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俩口子的的确确就是头脑发热,说啥就是啥,都不过脑子的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海民和银花俩口子扑腾了这么些个年来,居然把生意也给做大了,同样挣下了不少钱,虽然其远远比不上孙少安砖厂的那般规模,但至少钱没有少挣,这样双水村就同时出了这么两个大企业家!先前在少安砖厂上班的人,还有不少又跑到了海民的鱼塘去干活,从某些角度来说,这还削减了少安砖厂的劳动力嘞!
而另一方面呢,据说罐子村的那个砖厂盖成以后,王满银接管下来,这家伙更是弯险的不得了,亲自到外面拉了不少的承包商来和他们合作,虽说这才短短不到几个月的功夫,但是就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早已超过了当初的少安!这样估计下来,用不了半年的功夫,建厂的成本差不多就回来了,到时候就剩下挣钱了!
这段日子,少安便时常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苦恼来,他不知怎么的,看着海民和姐夫这边生意如此的红红火火,风生水起,而自己的砖厂依旧如此,没什么大的转变,少安的心就咯噔的直难受。另外,海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