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名解元魏时。
魏时这个解元,年龄是永远都绕不开的,同样的功名,年龄越小的往往越受重视。
因为那就意味着走上官场的年纪也小,不说才能,便是慢慢往上熬资历,那都是有优势的。
新科举人总共有一百一十人,能跟这些官员们坐在同一桌的就只有前三名,剩下的按照名次依次往后排。
看起来似乎是有些功利,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安排却足够公平,不看家世,不看品貌,单纯的按照成绩来排位次,应当是最让人服气的了。
不过,不管位次前后,新鲜出炉的举人们都是高兴的,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正儿八经的跟朝廷的官员们一起用膳,同时有了举人的功名之后,他们自己也有了做官的资格。
每个人都穿着纤尘不染的衣服,虽然有些紧张和拘谨,但言谈举止都是得体的。
第一次见到比大伯还要官高两级的知府,尤其还是一位简在帝心、身世不凡的知府,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但也没那么紧。
上辈子在电视机上什么样的官员,他没见过呀,越大的官儿,在电视上出现的频率才越多。
跟上辈子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用膳,而且还极有可能会被问话。
魏时的心思一点儿都不在面前的饭菜和酒水上,哪怕厨房的人已经用了心思,桌上的饭菜色香味俱全,盛酒的杯子也细腻柔滑。
但魏时整颗心都是提着的,两只耳朵竖着,随时准备被提问。
“诸位都是此次乡试考出来才子,本官已经看过你们的文章了,不过只看了策问这一项,今日不妨做几首诗,大家一起品鉴。”
在鹿鸣宴上作诗是常例,哪怕刘言不喜诗赋,也不愿打破这个常例。
至于乡试的策问,在榜单出来之后他确实有翻阅过,但是中举的考生有一百多人,哪能全部看过,只挑了前十个人的而已。
还真别说,现在的年轻人一代比一代强,虽然有些句子过于浮华了些,但文章里是有东西的,不是花团锦簇的一大片,只瞧着好看,内里空虚。
魏时作为解元,他的策问刘言看的就更仔细了。
大概是因为白主考官喜好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