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了,此时边关传来消息也属正常。
若是真的是捷报,那她也不好把这层面子撕破。
衡量了一下,兰子熙一抬眉一睁眼,惊喜道,“大嫂说的可是真的?那可得赶紧告诉母亲,我这就让人将母亲接过来,咱们一起吃个团圆饭,等过完年为我大哥接风洗尘。”
她说着,一副欢喜道不知如何是好的模样,对着一同来的人招呼道,“你们愣着干什么,快些去请老夫人。再把我们府里的食材带过来些,再带两挂鞭炮,大过年的,给孩子们闹一闹。”
兰沁禾扭头,看着万清眉眼舒缓,嘴角含笑。
她知道,并不是真的有奏报。
父亲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
……
这个年过得并不太平,万清在翰林院当值,讨债的债主们不敢上翰林院讨债,因着欠条上的日子都没到,债主们平日也不敢太过分的堵将军府,怕被衙门以聚众闹事之类的罪名关押。
但是过年不同,十五衙门不拿人,从除夕到十五这几天里,成了上门要债的好时候。
至于十五债主不讨债?去他的吧。
眼看着兰国骑败绩连连,再不把帐要回来,恐怕以后就要不回来了。
债主走了一波来一波,兰沁禾有时帮着母亲一起接待,有时候只是远远地望见一眼。
在府里严厉的母亲,在外总是笑脸迎人。
没有办法,他们没有办法,除了陪着笑脸说好话,没有别的办法。
凌翕那日说的,请万清带着孩子在过年时去她家住,怕是早就预料到这个情形。
但是万清没有叨扰她,独自一人将整个兰府撑了起来,就如前面六年里的每一天一样。
她既是母亲又是父亲,既是夫人又是家主。这个宅邸里还能主事的,除了她再没有别人了。
“母亲,您休息一会儿吧。”兰沁禾走进书房,见偌大的书房里点了一盏小小的油灯。
万清正对着那盏油灯书写。
当年的探花郎写的一手好字,篆隶楷行草皆有造诣,本是拿来写治国之策的手,这两年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