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都拟了,那不管圣上究竟是一时冲动还是真心实意的,他都要抓住这个机会,把卫珩狠狠赶出京城这个政治中心才是要紧。
是的。
太子果然没有让卫珩失望。
他先是向外放出了卫侍郎已经被升任为西北大将军的消息,而后又暗中联合朝中臣子,你一言我一语,不过半个时辰,话语就从“卫侍郎是不是真的调任了”发展成为了“卫将军怎的还不去任上就职”。
“卫将军还年轻,西北的百姓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不起您的磨蹭了。”
再加上卫珩自己不动声色的推波助澜,惠贵妃吹的枕头风,宣帝一方面被大臣们架着骑虎难下,一方面随着卫珩一日胜过一日的倔强,怒气也渐渐积聚了满腹胸膛。
到最后,自然而然的,卫珩就这么正式成为了西北大将军,驻守边疆,击退匈奴。
甚至,他一阶文官。
到如今连跳几级,竟成了一个领军的主帅。朝臣们除了庆幸,就是惋惜,竟没一个意识到这样文武职任免有何问题。
当然,或许其实也是看出了问题,只是不愿明说而已。
如今的大宣,就像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或许也只有锐意进取的太子即位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但在这之前,谁也不想多生事端了。
大将军就大将军罢。
未及冠的一品大将军又如何呢,前朝神童孟珹,还十二岁就做了启国丞相呢。
更何况,让一个不懂兵法的文官去戍守边疆,戍守连周栾将军都破不了局的边疆,除了死路还能有什么结局?
这样一来,满朝文武,不论是太子一派,亲卫珩派,抑或是中立派系,竟没有一人反对的。
卫珩就这么顺顺利利地,踏上了奔往西北的汗血马。
带着自己的矛隼和未婚妻。
因为离京那日,他是亲自去邢府接的祝宜臻。
天色郎朗,少年儿郎身姿挺拔,骑在骏马高背上,不知看羞了多少怀春少女。
连京兆少尹夫人戚氏都忍不住叹道:“这样好的儿郎,真是乱世害人,满朝武将,竟然找不出一个能替周栾的人了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