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长顺打开话匣子,说起白镇来如数家珍。我感觉真的没有找错人。
白镇知名的“江湖”很多,他们从这里走了出去,又走了回来。姜长顺又继续他的江湖话题。
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是个老江湖,六十多年的佛教情结,竟是缘于白镇外婆家的大士庵。茗山法师,俗家姓钱,名延龄,海盐人,民国三年出生。自幼在白镇长大,随母信佛,十九岁在家乡寺庙剃度出家,二十岁到镇江焦山定慧寺受具足。为了白镇大士庵的重建,殚精竭虑,并多次乘水路登码头走进白镇,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当他一袭青衣登岸之际,全镇老少打着“欢迎茗山法师回故地”的大幅标语,纷纷在公路两旁虔诚迎候。茗山的出现,给白镇重新带来了佛光。
白镇有个出名的巷子,叫管家巷。清朝末年,管家三儿子管彤公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与段祺瑞、蔡锷同学。1914年出任通海镇守使。镇守使为北洋政府时期临时军事官衔编制,设置于省内某一要地,相当于今天的省军分区司令,中将军衔。管彤衣锦还乡,大修祖宅,门前的巷道由此改称“管家巷”。
管云臣英年早逝,历史对他记录不多。二次革命烈士伏龙的历史中提及过管云臣。蔡锷在云南起义讨袁,伏龙欲举兵响应。船至南通,通海镇守使管云臣一边设宴接风,一边密电袁世凯。袁密令杀之。孙中山闻噩耗手书:“杀云程之仇,一定要报。”他的历史不多,有毁有誉,是个复杂的人物。
台湾原“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先生是最大的江湖,2011年 4月3日,他回大陆探亲,携亲属45人从老家葛武镇郝荣村出发,坚持坐船从水路到白镇,走进管家巷,探访外婆家的后裔。
93岁高龄的郝柏村先生跨越半个多世纪走进寻常巷陌,是为了寻访表亲,管家是他的表亲。清朝末年,管家巷有个私塾先生叫管日升,也就是管彤的父亲。管彤的jiejie管金,便是郝柏村的外祖母。
那天,郝柏村神情庄重而激动。年幼的他经常和母亲坐船回白镇外婆家省亲,水荡白镇成为他童年生活一张五彩缤纷的图画。军旅生涯几十年来,最不能忘记的就是白镇的市井风貌和风土人情。这几年郝院长回老家盐城,总是要来白镇古镇看看。白镇的水确实迷倒了一批漂泊在外的乡人。
姜长顺说这三个是白镇历史上最有名的江湖人,尤其郝柏村,还跑到了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