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物尽其用,就会缠着问原由,闹腾着要遣人寻找更好的。
为免宫里那位小败家子浪费人力物力,孟观潮只好把不少东西用到明面上。龙涎香便在其列。皇帝总是定期命人把香料送到他手里,不管他在不在帝京。
徐幼微听得多了,偶尔腹诽:一国之君这个上赶着的架势,哪里是尊敬帝师,活脱脱是儿子孝敬爹。
而从君臣角度来看,皇帝对孟观潮的恩宠也到了不讲道理的地步:孟观潮亲手杀了他三哥之后,三十多名官员在朝会上出列弹劾。
那一年,十一岁的皇帝把小脸儿一抹,睁着眼睛说瞎话,称孟观城做了忤逆犯上之事,是他让孟观潮将之处以极刑的。
官员们追问孟观城做了什么事——这种骇人听闻的事,少不得让史官记录下来,既然记录,就该诉诸原委。再说了,孟观潮杀了人却不用到刑部受审,总该给世人一个说法。
皇帝就说,朕不准记录太傅这种事,也不会提及。
官员们只好重复弹劾、追究原因的理由。
皇帝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话。
一来二去的,那三十多个官员被他气炸了肺,齐齐跪在宫中,如何都不肯走,入夜后,絮叨着感念起先帝来,齐声号哭。
三十多个大男人一起号丧,那动静得有多大?皇帝生气了,也慌了,命宫人去问他的太傅大人怎么办。
尚在家中守灵的孟观潮回一句:打出去。
皇帝当即照办,声讨太傅的一众官员各领了十廷杖。
这件君臣两个一起耍横犯浑的事情,成了他们的小辫子,那次挨打的官员动不动就提起,不敢诟病皇帝,力气都用来口诛笔伐孟观潮了。
所有人都想知道,孟观潮弑兄的原因,孟府的人更是如此。
但是,谁敢当面质问孟观潮?谁又敢阻止他干脆利落地处置一众可能知情的下人?没有人。所以,那件事成了永久的秘密。
身形落到美人榻上,徐幼微回过神来。
孟观潮给她盖好毯子,将她双手放在薄毯外面。
美人榻安置在芳草地上,一抬眼,便能看到西府海棠、芍药圃、蔷薇架。
有婆子给孟观潮搬来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