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多块钱没全部买糖果和糕点。
这时候糖果便宜,一斤几毛钱到一块钱不等,真买几百块钱糖果那就是几百斤,就算她力气再大也没办法背回来的。
一个人在车上不好顾这么多货,况且现在的人对‘投机倒把’还有偏见,万一遇上个思想固化的人,非要说她这是犯法,麻烦的也是自己,没准还要错过年前做生意的好时候。
所以,糖果叶清舒只买了一个半蛇皮袋的量,逛那个菜市场的时候,她发现一个挺好玩也挺有年代感的东西——□□镜。
这玩意儿体积小又轻便好拿,价格比糖果贵,外面有眼镜盒,看起来挺高档,叶清舒就决定冒险一把,买了一些卖来试试。
看到有个姑娘扛着行李往自己这边挪,赵大红急忙迎上前去,喜道:“妹子,这是要坐车吧?想去哪儿?价格好商量。”
实际上去哪个区哪条街价格都是差不多的,他们瞪三轮车的都商量好了,不然一个个的万一为了抢客把价格降得太低对所有人都不好,这个算是他们这一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即便心中有数,叶清舒也照例问一句:“去梧桐路多少钱?”
“去梧桐路啊,你给五毛钱就行。我家也在梧桐路呢,回去正好能给家里孩子做早饭。”大姐说着顺手就帮叶清舒把行李都抗上车去。
跟刚才她听到其他三轮车给本地人的价钱一样,叶清舒点头等大姐把车子转好方向,她跟着爬上车坐好:“梧桐路199号,麻烦您了。”
“巧了!我家是189号。”大姐熟练地蹬起脚踏板:“妹子,你坐稳了。”
三轮车稳稳当当地往前行驶,大姐轻松地蹬着三轮车,抽空跟叶清舒聊天:“妹子是来走亲戚?”
“不是,那里是我家,我之前一直在乡下,今年才来的,明年准备参加高考。”叶清舒模糊了自己在乡下的一些重要信息,只含糊说一些。
这年头有不少乡下知青回城,大姐自己就脑补到这方面去了:“原来是刚来,你家人真是放心,居然让姑娘家自己一个人回来,去年就听说199号卖出去了,买主一直没来住,大家都纳闷呢,原来是买主是你家。”
大姐估计是把她家当作是刚得到平反的家庭或者刚回城的知青了,叶清舒也不解释,与人相交最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