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观,并且最大程度地利用地缘热能和覆土的保温能力。观景台中央的凌空处,以及迎向山谷的一面,是可开启的玻璃结构,解决采光和通风的问题。模拟投入使用一年,各种人流情况下所产生的能耗与碳足迹,也已在后面的附表中一一列明。
基地之后,便是中继休息站。徒步路线上全部的站点都以樟子松建造,由大雷用模型演示了搭建和拆卸的过程,就如生活在其中的牧民一般,仅需一架牛车便可随天气变化迁移。
随清看到罗理脸上的表情,他信佛,对这藏式庙宇的木结构应该十分熟悉,但看到这样简洁巧妙的解构,她确信,一定是第一次。
“所有这些,都不需要名字,从基地到中继站,全都不用命名,只用一串经纬数字表示,位置在景区卫星导航系统中实时显示。” 时间并未过去许久,随清却已在结尾处,“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态度——有人来过这里,敬慕此地的壮丽,不带来任何东西,也不带走任何东西。”
说完这些,她将主画面切回现场,演示文稿停在qa那一页。
短暂的沉默,视频两端都没有人讲话。直至业主方面各个部门陆续开始提问,概念性的问题,随清早就准备得很周详,一一回答。也有更加细节一些的,比如一位暖通专家提的几个关于地道风升温系统的问题,她尽自己所知答了,也如实说具体过程还需要后期专业建模分析。专家点头,表示同意。
说完这些,无有人再提问,罗理于是开口:“那就到这里吧,谢谢随工,今天有个部门没到场,如果之后有问题,再联系你。”
随清点头,视频连线结束,画面停在那一格,而后回到蓝色屏保。
魏大雷看着随清,似乎是在等她说什么。
而她只是托腮对他笑道:“下午放假吧,晚上我请你吃饭。”
这个方案与之前的太过不同,她不敢说这项目一定有了,但至少此刻的感觉是完满的。
那天晚上,随清也叫了吴惟一起吃饭。虽说是个比较奇怪的组合,但那餐饭却吃得十分愉快。许是因为完成了一件大事,又暂时不去猜测结果,那种圆满的轻松无以言表。所以哪怕是吴惟或有或无地调戏着魏大雷,随清旁观,也全然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
吃过饭,三个人又回到名士公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