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子:……
墩子再接再厉:“哥,你跟那县城的姑娘八字还没一撇,面都没再见过,啥花前月下都没有。你去云南闯荡,就不怕人家扭头嫁给别人?”
闷子终于忍不住,不再闷了,涨红着脸,瞅了大房三人一眼,闷声闷气说:“就我这副穷酸样,就算与那姑娘心意相投,她的父母也铁定不会同意。与其闹得两家不愉快,让那姑娘左右为难,我还不如想办法挣点钱。等我有了钱,在城里买套房子,好吃好喝的帮忖着她父母,就不怕他们瞧不上我。”
听得王芬兰那叫一个心酸哟,不顾二老反对,拍手应承,“男儿志在四方,你长大了是该出去历练历练。等你真赚了大钱,在城里买了房子,娘也跟着你去享享福。”
丝毫没提那县城姑娘的事,墩子拐拐周燕胳膊,在她耳边低语:“我妈这是觉得我哥和那县城姑娘不成吧?我们要不要帮一把?”
自从墩子读书以来,就学书里的人,从娘喊成妈,周燕见怪不怪。想了想,压低声音说:“要不,咱们帮他写封情书给那姑娘。”
又一想,不是当事人去送,很容易造成各种不必要的误会悲剧,又改口说:“要不,你一会儿问问闷子哥的意思,如果他也有写情书的意思。你们就来我屋里,我帮他写一封,然后他拿着信,去镇上找找那姑娘?”
虽说当时闷子和那姑娘只有一面之缘,但月波镇就那么巴掌大,统共就几十户人家。只要闷子去车站问问售票员,或是去派出所问问谁家有嫁去县城女儿的老人家,用排除法,铁定会找到那姑娘的。
“三妹,你真能耐,居然想到写情书!”墩子两眼放光,等一家人散去后,就戳了戳跟他睡一屋儿的闷子,得到肯定答复后。两人等大房两口子、周慧都睡着了,偷摸着去了周燕的屋里。
周燕早已等候多时,她虽然没继续上学,但是当初上学时买的铅笔本子都放在屋里,又有二狗这个小老师天天教她读书念字。她帮闷子写情书,也不会担心露馅。
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想着墩子的话,他一走,那姑娘说不定真转头嫁给别人了,不做点什么,他会后悔一辈子。
尽管知道让那姑娘等他有些自私,可他也没把握那姑娘能看上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周燕帮忙写信。
现代的情书都比较露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