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能不能找到工作。
其实现在市里很多工厂都停了工,要找工作十分困难。但马二爷听了张云兰的情况后,主动说市里纺织厂缺个拉线的,要是张云兰不怕苦,不怕来回跑动拉扯线,他可以帮忙介绍过去。
这种活儿就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的粗活儿,一般女工宁愿坐在位置上纺织,也不愿意来回跑动给车间女工拉线,那是一天到黑脚不停顿的苦活儿,一般人根本受不了。
可张云兰没读过几天书,厂里好点的工作岗位轮不上她。那拉线活儿虽然累,到底每个月有三十五斤的粮票和其他福利。每天最多上到晚上九点就下班,相比扫公厕,这活儿还算轻松了。
张云兰心中大喜,顿时不住的向马二爷道谢。
三人先去了纺织厂做登记,明天就去厂里上班。而且厂里居然还管中午一顿饭,虽然是稀薄的红薯粥,外加一个婴孩拳头大小的菜团子。但在城里人人都饿的情况下,能管近两百号女工一顿吃食,实在让人惊讶不已。
对此,马二爷脸上有少许愤慨,低声跟周燕二人解释,“她们厂里的厂委干事偷拿着纺织好的新布衣料下乡,偷摸着换粮食呢。不然厂里这么多号人,每月产量任务重,她们要是饿得停工耽误了产量,她们吃不了兜着走。”
难怪周燕在黑市上看见有人在卖时新的布料,当时还奇怪,内地怎么会流出这么稀罕的东西,原来是纺织厂流出去的。
想来马二爷是觉得她们拿国家的财产去换私有粮食不厚道,对国家不忠。又明白,眼下市里还没停工的几个工厂多半同样做法。在饿死之前,国家财产当然没有自己的性命重要,这才有些愤慨吧。
忙活完这些事,周燕算是放心奶奶一个人住在市里了。奶奶有工作,管一顿饭,地里有她新种的红薯,只要奶奶和马二爷照顾的好,周燕又拿了五十斤红薯放在她屋里,短期内是不用担心他们会挨饿了。
叮嘱好张云兰,要是周道友母子找她麻烦,她可以去马大爷一家子以及高教授帮忙后,周燕连夜买票坐上了火车,第二天早上赶回了县城。
一下车站,周燕便感觉从火车站开始,就有人一直尾随她到了县城。
她很确定她在南昌市除了得罪周道友那对窝里横的母子,还有已经被抓捕归案吴大拿外,没有得罪其他任何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