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倒是抗旱,只可惜,在土地无比金贵的年代里,让周家人种辣椒,简直痴人说梦。
不过周燕还是争取了一番,想种一些花生试试水,周老太太便不顾自家那口子的脸色,给她留了一角大概有五十米宽的地儿种。
这花生种子是周建国这几年做行商,从云南带回来给大家当零嘴吃得。周燕一直没舍得吃,种在空间的土地里,从最初不过十来颗的种子,到现在已经发展到近千斤。每颗花生颗粒饱满,又大又甜。
有被灵泉滋润过的好种子在,周燕当然也想让家里人尝尝。反正这是沙地,也不需要费什么功夫去照看,定时锄草施肥灌水,到时候能收多少花生,全看老天爷了。
忙活完自留地,各人又忙各人的去了。大人们依旧到队上下农活儿挣工分,孩子们则在家里帮着喂养鸡鸭,做做作业,预备着明天上学。
周燕也不例外,虽说她已经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了,搁在建国前,她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娘。可现在刚因为饥/荒好几年,耽误了不少孩子读书。所以像周燕这么大年纪还在读初中的学生不再少数。
当然,周燕比较例外,一般来说,像她这个年纪,家里还让她来读初中本就是很奇葩的一件事。
毕竟像她这么大年纪,家里还让读书的,一般都是男孩子。可没谁愿意浪费自家的钱和时间,供这么大的闺女在学校玩。
另一件事就是,周燕只读了一年小学,就直接跳到了初三,今年准备初考,拿个初中毕业证……
对于她这种saocao作,周家人和学校老师,除了两个大写的牛叉外,找不到任何词语来形容她。
因为今年开春晚,周燕要读的初中在月波镇上,又经历一波初中老师重新编制,拖到三月份才报名。周燕便收拾行李,准备明天去月波初中报道。
第43章 043
因为离初中太远的缘故, 方圆几个村镇, 就只有月波镇有初中。周燕上课不能来回住家里, 于是便在镇上租赁了一个空房子, 开始独居。
其实一开始, 周燕是真没想过,读个初中, 居然还能让她过上自由的小日子。
作为整个月波镇唯一的初中, 里面接收的学生大概不下三百人。别看三百人不多,放在那个年代,一个小镇有三百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