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愤曹cao窃国,尝有讨贼之志;乌林之捷,亦一时之隽功。其后关羽围襄阳,降于禁,威振北方,cao大惧,欲徙都以避之。权于是时,诚能与羽协力、东西并举,则cao可图而汉室可兴。今乃不然,反袭杀羽以媚曹氏,不能少降意于帝室之胄,而甘心臣贼,昭烈之不能混一区夏,由此故也。他日虽有犄角之功,亦无及矣。吁,惜哉!”
“其实,对于孙权的这个人,世人的评价还是蛮中肯的,虽然他不及cao,但也胜过备。只不知道李三公子又是如何看待他们三人之?”
“三国之中,曹cao雄才伟略当仁不让为贯世英豪,权当次之。而刘备就似哭出来的江山,但他仁义,却又在很多时候有妇人之仁。而且单就个人能力备也远不及二人,是为三。”
刘化虽然也不喜刘备的妇人之仁,但却怎么也不至于李雄的如此激烈,听了他一番话下来也是心神澎湃天人激荡,于是又问道:“汝若身逢乱世又当如何?”
“成大事者往往豪迈不群不拘小节,该取就取,该舍就舍,为了天下大义壮士犹可断腕,又岂在惜热血!但义之一字,应以天下为重,国次之,人之关系在末后。”
刘化听到这里,也终是知道李雄为何如此不喜刘备了。想来也是刘备那些妇人之仁,真的是有时候害死人,往往是重了小仁却去了大义。功名垂败一瞬间,又岂能够和平民小老百姓般为家里坛子里的几斤米费劲心肠。所谓的成大事者,即或是饿得饥肠咕噜,却也不会为明天可能饿死而曲于奔波,却只是在天下间思量再三。
这样一想通了,刘化也就理解了刘备那“哭出来的江山”有多勉强,即或后面的阿斗不是阿斗,仍是刘备般的“精明”,却也小仁在cao的盖世谋略面前只有绕道而走不会长久。
上者,可无楚王之勇,但却一定要有大局观念,绝不会以妇人之仁而暴天下,也不会以一玉之得失而兵临城下,城池之争是为正常,但也决计不会完全不顾黎民百姓,但为了天下百姓又不会只为眷顾一方水土。凡事,天下为重,社稷次之,这才是上上之道。
刘化与李雄一番交谈下来,又逐一讨论了三国之时的各个人物,不由得对李雄刮目相看,随之在后更是惊叹连连。
有时候刘化都感叹自己为何没有诸葛之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