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末到80年代,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人们似乎都有一个心愿,就是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大家急于改变命运,重塑人生,那么读书便成了一个重要途径。
很多世界文学名著开始解禁,各种文学刊物相继复刊,她之前看过一个报道,八十年代很多报纸杂志的稿件大多来自投稿。她之前看过一篇介绍过去120年稿费变迁的文章,里面写到1977年开始恢复了废除了10年的稿费制度,还会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字数一次付给稿费,每千字大概是2元至7元,到1980年就会提高到3元到10元,而到了1984年就是每千字6元到20元。
现在没有电脑只能手写,按照一天三千字来算,最少也有六七块钱,除去笔和纸的成本,还有投稿邮寄费用,顺利的话一个月怎么也能剩下一百五左右,再说她最擅长的就是写长篇故事。而且相较于新媒体,她更喜欢纸媒,看着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特别有成就感,只是她生活的时代纸媒日渐式微,更多人会选择内容更丰富,传播更新速度快的新媒体。
赵星河打定主意,既来之则安之,只要有目标,这就是最好的时代。
家里的盐没有了,赵星河领着两个孩子去供销社。
盐一毛五一斤,她买了二斤。两个孩子喜欢吃糖醋鸡蛋,她又买了三斤鸡蛋,花了三块。
两个小家伙看见好吃的走不动路,一人抱着她一条大腿撒娇,赵星河用高远阔的钱做人情,给他俩买了不少吃的,哄的他俩二婶长二婶短的时间喊的她耳朵都要起茧子。
胡莉莉给她拿东西的时候笑道:“你这二婶当的快赶上妈了。”
赵星河笑了笑,“小孩子可爱,讨人喜欢。”
胡莉莉看着两个吃糖的孩子,打趣道:“就孩子讨人喜欢吗?我看孩子的二叔也不赖嘛。”
赵星河有点尴尬,胡莉莉以为她是害羞了,抿嘴笑道:“你这脸皮儿怎么跟纸薄似的,说一句就不好意思了。”
“没有。”赵星河知道胡莉莉就是爱开玩笑的性格,自然不会生气。
“前几天他来我这买丝巾,正好赶上没货了,那天货一到他就赶过来,还特意问我你会喜欢什么颜色,这年头会送媳妇礼物的男人可少见。”
这次赵星河是真有点不好意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