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建康城破之时,惠帝身死,他的几个儿子也没活下来。但惠帝还有个弟弟,封了康王,彼时正好去钱塘游玩。听得国都沦陷,他便望风而逃,至今下落不明。若这个康王还活着,定然想要光复南吴。而论他成功的最大可能,莫过于策反已经官居高位的谢镜愚。
但没有证据,严同复只能暗示,而朕也不能点明。“那就继续查,查清楚为止。”
严同复应声退下。朕听得外头脚步声远去,才从案头抽出一张折子。立夏过后的第二日,谢镜愚就把中书省今年的轮值表递了上来。上头白纸黑字写得分明,他逢假必当值,只除三月三。
谢镜愚早知道有人在曲水石桥上等他,才空出了那一日。
他是去赴约的。
朕闭了闭眼睛,又睁开。谢镜愚大可把后头的表改改,好让那天不显得太过突兀,但是他没有。是因为他觉得朕不会追根究底,还是因为他问心无愧?另外,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秘密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确实有可能更不易暴露。若大喊的那人确是南吴康王的手下,他又为什么要那么做呢?
种种疑惑,朕自然不会写在脸上。当好皇帝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要不动声色,朕从垂髫之时就知道了。事实上,若是光看这些日子朕和谢镜愚之间的相处,简直就像君圣臣贤的典范。连刘瑾都忍不住要说,自谢相入主凤阁,朕的心情是一日比一日好了。
谢镜愚让朕心情好?
呵。
若是和贴身内侍计较这个,朕怕是刚即位就被气死了。但朕也不会委屈自己——祭太庙时通常都有赏赐,朕故意没带刘瑾,好让他自己反省反省。
祭过太庙没多久,四月初八到了。
因为要赶在阿姊等正经祈福的皇室眷属前先行上香诵经,朕寅时一到就得起身,这样才能在卯时之前到达慈恩寺。等坐上车,朕还有些困倦,连打好几个呵欠后才想起忘了什么事。
“祖将军,”朕从车里探出头,“谢凤阁人呢?”
祖缪正准备翻身上马,闻言脸上立刻露出了庆幸之色。“谢相刚等在晖政门外,如今便骑马跟在陛下您的车后。”
朕的马车前后左右全是千牛卫,谢镜愚一介常服混在里头必然扎眼极了。虽说这时候还在宵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