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安置这八万人,粮食买了四万担,都是咱们的关系户,一担七钱银子,这就是两万八千两,够吃两个月的了。”
“嗯,两个月够了,到时人人都有工作,不会再白贴银子。”
四月二日,马春娘正在跟杨天汇报安置辽民的情况。
“马场养殖场目前都陆续开了分厂,正好有辽民补充,建筑队规模也要扩大,招,”杨天一边说,杨修跟马春娘在一边紧张的记着“上个新项目,鱼塘,养河鱼,现在天好了,杨修记下来,派人出去把北海那边的渔民渔船集合起来,开个渔场,成规模捕捞海鱼,用咱们盐场出的粗盐腌制咸鱼,有会做熏rou的看看能不能做熏鱼。”
等两人分别记下该记的,杨天接着道“北海盐场也要扩大,盐田能扩多少是多少,对了,派人去找船匠,去了没有?”
杨修回道“回老爷,已经出去四五日了。”
“棉纺厂各地都有了分厂,这桑蚕各地都报上来没有?”
“报了,哥,派人去看了,跟那些民间桑户已经谈好了。”
“好,马宝他们已经研究出丝绸的纺车织机,这部分女工就让那些辽民妇女顶上,一年内不开工钱,只管饱。”
“好的。”
吩咐完,杨修出了办公室去忙,马春娘脸上有些愁意“哥,今年这麦子恐怕收成不好啊。”
这一年,天气不是干旱就是极冷,杨天从登州府回来的路上就发现了,地里的庄稼太稀疏了。
“所以这渔场咱们一定要做好,”杨天宽慰着马春娘“海里的鱼无穷无尽,加上鱼塘养鱼,到时咱们粮食少吃点,实在不行就花银子买,今年会挨过去的。”
马春娘崇拜的看着自家哥哥“哥就是厉害,眼看要饿死人的事,被哥这么轻松就解决了。”
“拍马屁,回去工作去吧。”
“是。”马春娘做个鬼脸,转身出了房间。
这开渔场,捕捞加养鱼的主意,是杨天灵机一动想出来的,眼看这麦子收成确实寥寥,到时要是没饭吃,百姓还不知闹出多少乱子,死多少人。
“海里粮食无数,可惜这时代没人重视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