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村里响起急切的,悲凉的鼓声,有老人家走了!
忠叔几乎是一下子从床上翻身坐起,忠婶拉亮橘黄色钨丝电灯,温切的问道“走了哪一位阿普?难怪昨晚狗叫了一夜,我还以为是你们摸黑惊扰了狗呢!“
忠婶是张家人,一个极其温顺内敛的耐看女人,她在和忠叔在集体劳动的年轻时,就是现在的样子,嘴角始终带着温馨的微笑,不多话,也不少话,一开腔,总是带着体贴,礼貌的温柔。忠叔的阿爹,王老爷子当年还在的时候,谢家和张家似乎很热心的想和王家接成亲家,事实上,从古至今,张谢两家似乎一直很热心和王家做亲家,王家也一直在张谢两家中寻找合意的人。
张谢两家似乎并不怎么通婚,当然也没有断绝过偶尔的通婚,更没有明文规定不能通婚。谢家人少,但教育很好,子孙贤达,所以大多看不起张家贫困无教;张家人多,偶有凤毛麟角,亦心有芥蒂,不肯攀附。
王老爷子有天看着当兵回来的忠叔问“我儿,你整日下地,要留心媳妇,你看上了,我去说合。”
忠叔便不由自主想到那个苗条爱笑不多言语的人。事实证明,王家父子的选择是正确的。忠婶从过门开始,就从张家彻底变成王家,从言行到思维,完全转变成王家人。忠婶似乎是那种天生的好媳妇,对老孝顺,对小爱护,对男人,一直保持开始的温柔与善良。她虽然不识字,但意志似乎异常的坚定,不听闲言,不改初衷。
鼓声响第二遍时候,忠叔已经听出位置,是张老爷子走了。
忠叔的家在王家坪,在最山根处,俯视整个三姓湾,进村是谢家村,四五百人,百十栋瓦房,比较整齐的占据溪右边。谢家村往前十几丘旱田边,是一条丈宽水沟,水沟对面,也是十几丘旱田,旱田边界是老孙头家,和几十户搬过来不久的张家人。溪左边,靠山处,几百栋参差不齐的茅屋木屋是张家村,连绵两三里,和谢家村隔溪相对。溪源岸是两三千亩水田,溪左岸田地全部是张家人的,溪右岸田地从村口开始,有一大半是谢家的,剩下的,在集体时候,因为完不成国家轰轰烈烈的开荒种地的号召,就送给了张家人。
张老爷子当年就整天驻扎在谢家村里督战。他有公心,更有私心。
张老爷子在年轻时候,第一次听闻红军是为了穷苦人民翻身解放的,便感动的用一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