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胡亥的交谈似乎失败了。这个年轻的少公子们似乎从某方面厌恶儒生。尽管他并未将这种不耐表现出来, 但他的袖手,却正是一种证明。像他这般八面玲珑, 近乎十全十美的人, 寻常人不会找到任何攻讦他的机会。
依着胡亥的性格, 即便他不能正面出手,也必定碍于名誉暗地斡旋相助,此次近乎直白的以法不容情四字拒绝, 可见卢生等人于他而言, 的确是无足轻重。甚至, 长兄扶苏的情面,也不能降低他的这种对卢生等人的烦厌之情。
曹参只能离去。
扶苏听闻他因此事牵涉胡亥之时, 还难得发了些脾气。道十八在赵高身边, 赵高本就与扶苏不和, 此举岂非令他为难如何如何。
赵高阴冷难测比之李斯更甚之。
扶苏有时不明白。为何父皇会将赵高指派于胡亥为师。诚然, 赵高文才不错, 书法又独树一帜, 但此人心性不定, 令他为胡亥之师, 还不知他暗中对弟弟如何。
若他当真尽心,上一次也不会让风寒差点害了胡亥性命。
回到咸阳不久,就听闻胡亥发热严重,去探望他, 太医尽说些命不久矣的话,简直令人恼火。
没有人知道, 看到幼时跟随他蹦蹦跳跳活泼无比的胡亥一朝躺在床上,面色苍白虚汗涔涔之时,扶苏心里作何感受。至于父皇,他又如何不心疼呢。父皇常言,胡亥是众多皇子品性最肖于他的,生死不知,父皇都无法一心处理政事,亲自过来探望。
无论是对父皇,或是对于扶苏,这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幸而他足够坚强,总算熬了过来。
大难不死,又接连受了不少惊吓,曹参又何必用这些事去惊扰胡亥。扶苏知道曹参也只是想为他解难,只是,扶苏却不希望,朝堂风波,他与赵高等人的争斗,危及兄弟。
扶苏对于兄弟之谊的重视,再次为曹参敲响了警钟。
利用胡亥的心思,稍微减却了些。
但无胡亥分担陛下将要倾泻的怒火,卢生之事,显然就更加棘手了。
事不出所料,卢生孔鲋合谋,更加激怒了陛下。此中,逃亡之中,仍有叵测之徒行不轨之事。
煽动下民,言说皇帝残暴无德,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