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偶尔也会来我们书院念书。”
谢保林点了点头,“宋知州已经说了,腊月初十,两浙的官员,一道儿去接船。柴二郎我倒是没有听说。”
谢景泽声音越发的低了,他同宋知州的儿子宋俊雄,还有徐通判的儿子徐子宁都是同窗,又常在临安城里,消息有时候比谢保林还灵通。
“这几日,夫子从商鞅一路说到范正文公。怕是京城的风向变了,王公拜相怕是指日可待了……原本的经略安抚使做得好好的,怎么说换了就换了。”
谢保林若有所思,“齐国公府乃是官家心腹,两浙路人多富庶,最是乱不得。王公先知江宁府,后入翰林……你说得没有错,年后必有响动。你平日里读书,经术世务缺一不可。不过大陈幅员辽阔,等变法到了这里,说不定已经过了许久了。”
谢景衣竖起耳朵听着,他阿爹同哥哥果然是有真学实见的,再过两个月官家就会拜王公为相,朝堂风云变幻莫测,他们虽然不过是偏居一隅的小人物,却都敏感的觉察到了。
“可是阿爹啊,我想说的是,齐国公府的船早就靠岸了,今日都已经入住新府了。阿娘不是好奇,咱们这条巷子深处的那个大宅院被谁买下来了么?今日我可是瞧见了,已经挂了齐国公府门牌了。你们初十去接谁?”
第6章 公子有病我没药
谢保林猛地站起了身。
大陈官制繁杂,从小到大,是县,州,路。
譬如富阳县,就隶属于杭州,两浙路。一州之长为知州,但是一路却不设最高长官,也没有统一的衙署,设四司行监职,其中以经略安抚使最为厉害,执掌军务同民事。
是以齐国公要来,州县里的官员们,一个个的都眼巴巴的等着,恨不得穿上彩衣踏歌欢迎,好在新上峰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紧等慢等来了准信,说是腊月初十里准准到。
如今莫名的提前了,那可是打人一个措手不及,谁又知道齐国公可是别有他想?
“我且先去寻宋知州。今儿个去山庙也累了,你们早些歇着。”谢保林说着,忙添了衣,撑着伞就急吼吼的要出门。
他是富春县令,够那经略安抚使还远着呢,伸长了脖子也够不着,但人家都住你隔壁了,若是不向知州汇报,怕不是要吃挂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