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蛟龙号是我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高技术装备。蛟龙号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当前最大下潜深度米。
2012年6月15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第一次试潜最终成功潜入水下6671米。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共进行了六次试潜,最大下潜深度米,这些均刷新了我国人造机械载人潜水最深记录。
2016年6月22日至8月12日,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开展了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下潜10767米。这次“海斗”号不仅创造了我国水下机器人的最大下潜深度记录,并为我国首次获取了万米以下深渊及海深剖面的温盐深数据。这是继“蛟龙号”七千米海试成功后我国海洋科技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深潜科考开始进入万米时代。从此万米深海不再是我国海洋科技界的禁区!
2017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首次实现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万米锚系潜标长期连续观测,获取了世界上首个万米海底人工地震剖面。
2019年5月27日,中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正式开始对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南侧系列海山展开调查,船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采集到稀有的深水海兔。
1984年日本人将高能专业探测航具“拓洋号”(takuyo)送入马里亚纳海沟,以多窄波束回波定位仪蒐集资料,测得最大深度为米(也记录为米2)。国外一般则采用深10924米,如美国中央情报局及世界概况。
1992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耗资5000万美元研制出“海沟”号水下机器人。“海沟”号长3米,重54吨,它是缆控式水下机器人,装备有复杂的摄像机、声纳和一对采集海底样品的机械手。研制它就是考察查林杰海渊。
经过数次失败后,1995年3月24日,“海沟”号机器人被12000米长的一次缆缓缓放向海底,母船cao作室内的17个监视器显示出潜水器发回的图象资料。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行进”,“海沟”号到达查林杰海渊底部,这时测深表显示的水深值是109033米,修正水深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