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等到最后终于成行,已是重阳过后三日了。
皇帝大驾出宫,自然隆重,何况还有皇太后、太子,不过城中之人,最想见一见的,依然还是那位传闻已久的男妃,只遗憾圣驾浩荡,贵人全在车轿之中,难窥真颜,流言蜚语,倒是绘声绘色。
随行的赵让浑不知民间对他多有谬误猜想,一路行来,眉头不展,偶尔手抚过身侧的琴囊,心事更重。
那夜缠绵之后,便知深宫遭变,之后便是李朗借机遣人在禁宫内深入探查,设法摸寻清楚皇宫中纵横交错的地下密道,这招顺水推舟的恰到好处,令赵让深信谢皇后之死绝非意外天灾。
李朗行事的决绝,他自认不及。
只是形势也不容赵让多有感触,后位虚悬,于是他成了后宫中名正言顺地位最高的妃嫔,携众宫人打理皇后入殓停棺等后事,安抚小太子之类的活计全成了他的事情。
途中还有那身怀六甲的刘嫔受不得劳累,差点便在棺前产子的大事,幸得御医及时赶到,加上刘嫔自身年轻体健,安胎得宜,保住了龙嗣。
赵让哪经历过这些繁琐庶事,天天面对脂粉红颜,佳丽如过江之鲫,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国色天香,尽管避不得嫌,他却已能做到事不关己的心若止水,偶在焦头烂额之余,想到自己若终生藏身于此,苦笑之外,仍有些不寒而栗。
事得稍缓之后,太后便派人赏赐了赵让这把古琴,以慰他的辛劳。
便是如今他带出宫,搁在身边这把,也是初至泰安宫请安时,慧海与他合奏时所用,上刻“卍壹”的那把,后来李铭曾在中秋之宴上,应太后之请当众弹过,当时他深恐李铭孤注一掷,非强行以箫应和,挡于李朗之前。
原来距此不过区区一个月罢!
太后赐琴,还是这与众不同的一把,赵让不能不有所思。
虽有各种明昭暗示,还有李朗那夜的追思,然赵让始终难以明了,皇帝李朗明明是太后独子,可以说她一身荣辱都寄于李朗身上,母子或俱尊,或同灭,为何太后竟像蒙昧无知一般?
这古琴,应当是“那边”给他的传信吧,赵让揣摩,也是在告诉他,李朗的众叛亲离,到了何等孤立无援的地步。
赵让在当夜秉烛点灯,将古琴翻来覆去地摸索,脑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