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初便要还乡了,她应是为了此事而来的。”
温天福答道:“不错,礼部尚书的候选名单即将在年前上呈御前,届时陛下会召六部尚书与大学士一并商讨。”她转头看向清平,问道:“李侍中,那你又是为何而来?”
清平思索后道:“下官入礼部不到一年,不敢与陈大人相较,于情于理,陈大人的确是接任尚书的不二之选。”
温天福笑了笑,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翰林院尚有大学生在,就算是排资历论辈分,也是轮不着她的。更何况还要看陛下,圣意眷顾谁,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笑的意味深长,清平自然明白这个圣意眷顾的是谁了,故作为难道:“下官前来拜会大人也与此事难脱干系,辰州之事下官多有逾越,论及奖罚相抵,恐怕到时候也难留在朝中了,便想着外放他州,做个州官也好。”
温天福呵斥道:“糊涂!你怎会这般想,尚书之下便是侍中,哪怕是新尚书来了,也需给你几分面子。只消再等几年,你被举荐尚书之职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我观陛下也有此意,以后朝廷里的事情会越来越多,留在京师升迁的机会也多。你吃了年纪轻亏,虽不能与那些大人比,但年纪轻也是好事,能干能为,积功也快,等时间到了,自然而然就能走到这个位置了。”
清平知道这是温老大人在教导自己,虽然她并不想接任此职,且一心想外调,但还是起身向她作揖,道:“多谢大人教诲,下官必谨记于心。”
温天福见她听进去了,觉得有些宽慰,道:“你只要沉得住气,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就够了。”
说话间管事上来换了茶,向温天福请示:“大人,屋外的炭炉已经烧的差不多了,先不加炭了吧?”
温天福想了想道:“烧的差不多了,和从前一样么?”
管事道:“是,一样的。”
温天福向清平道:“这是我老家的习俗了,快过年的事情,端西人常在家门前摆个炉子,要是有过客途径,自可歇脚,也能讨个吉利。”
端西是琼州的一个大县,清平从前在官学里听一位从端西来的学子说过此事。其实云州人也有这种习俗,不过只放一天,因为云州一旦下起雪来就没完没了,烧的再旺的炉子都没有用。
说起来好笑,她明明是琼州人,没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