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骑马驾车的人显然有些慌了,甩起长鞭想要从这拥挤的大街上脱身出去,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围拢了上来,一脸兴奋地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甚至有个手快的追在车边撩起帘角向里偷看,驾车人一脸震怒地踹开了他:“大胆!禁军的车马也敢碰!”
那个倒霉家伙一头栽在地上,很快被人扶起来,七嘴八舌地问道:“里面是谁,是大将军吗?”
“哎哟……”这人捂着额角,大声吼道:“什么大将军!里面什么也没有!”
当夜,避役营统领于奚入狱。
第二日朝廷颁下一道诏令,细数了护国上将军百里霂数条罪状,如不守君臣之礼,目无王法,妄杀国舅,私通他国,图谋不轨等等等等,诏令中还说百里霂不奉诏回朝,私自逃逸,现已通报各级州郡,严令通缉。
这道诏令下了没多久,一个传言就在平民百姓甚至士族间流传开来:那个战功显赫的将军已在回都城的路上被杀害,而诏令不过是朝廷为了掩盖自己谋害忠良的戏码而已。也有人说那位将军是在狱中被人强迫服毒自尽,更有人说,百里霂像当年的封凛一样,在泰安宫外车裂而死。
两年后,百里家族的大部分人都被放出牢狱,贬为庶民,一转眼风光不在。安阳侯的封邑田产全部充公,百里霂昔日的政敌大都护蒋嵩、尚书令李袁等人弹冠相庆,至此这一场弹劾武将的风云才算落幕。
无论如何,这个书写过传奇的人物离开了人们的视野,而之后的几年,因为朝廷的严令,百里霂这三个字最终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无人去说,也就渐渐淡忘了。
第38章
昌朔十七年,秋。
对于建墨城来说,这个秋天未免过于炎热了,集市上的糖水摊和凉茶铺子便显得格外热闹,来来往往的客人络绎不绝。
然而东市里的一处精致茶楼却空荡荡的不见人影,不过是傍晚时分就紧紧关了镂花木门,并不上锁,任凭热闹的人声从隔壁大街上传来。
事实上也并不是完全看不见人,二楼的窗撑子底下伏着两个小儿,正在窃窃低语。
“你不是说来这有新鲜看吗,怎么只有个说书的老头?”头发稀黄的小孩先问道。
“你就听着吧,这老头说的东西,包准你没听过。”年纪大些的同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