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对朝廷来说,钱财就是万事的根本,若是国库空缺,国之根基也将随之动摇。
褚氏开国一百余年,历经十一世,共十三位皇帝,有过强盛之期,也有过衰败之时,但幸运的是,每逢国力衰退之际,皇室就会出现一位有能力的明君力挽狂澜。
最近的一次国力衰退,是在六十多年前。
当时在位的帝王虽然说不上昏庸,却也是无能之辈,因无力把持朝政而被一众权臣架空,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后来先帝即位,先是大力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后又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才堪堪将衰败的国势重新振兴起来。
不过国库长期入不敷出,自然也会留下不小的隐患。
几百万两银子能干什么?
朝廷随便赈次灾就是几十万两,军队每年的开支也不下两百万两,还有一众朝臣的俸禄,皇亲国戚们的份例,各种零零碎碎的花销加起来,这点儿钱,恐怕连两年都支撑不下去。
“要不,把赋税稍微往上提点儿吧?”
李太后有些迟疑的提议道。
庆帝采取的仍旧是轻徭薄赋的政策,他和先帝一样,都极其重视民生,不愿加重百姓的负担,可国库要是继续空缺下去,朝廷动荡,民间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万一再发生点儿战乱什么的,到时候最遭罪的不还是寻常百姓么。
两害相较取其轻,李太后觉得,把赋税往上提一点,先缓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是眼下最合适的办法。
可庆帝若是愿意提高赋税,又何必特地把这事儿拿出来说呢?
褚宵拖着下巴想了一会儿,忽然开口道:“我听说,户部尚书家财万贯,每年光是收到的孝敬,就能值当上千万两的银子,富的简直要流油,要不,咱把他家给抄了吧。”
说罢,褚宵还自顾自的点了点头。
他觉得自己这主意简直棒呆了,抄家富国,没毛病!
庆帝:“……你能别整天惦记着抄家砍头么。”
这德行,要是让褚宵坐上皇位,那妥妥就是一代暴君啊。
“呵呵。”褚宵扯了扯嘴角,半点儿都不给自家兄长留面子:“你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