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下的这张容颜清冷至极,可又在半明半暗流光中,卫凌词莞尔回道:“随你。”
含元殿早朝后,独留三名朝臣与帝王,连参与朝政的几位皇子都未曾留在内。
皇帝皱眉看着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边疆已无战事,很多人上奏削藩,你们如何想。”这些奏疏摆了多日,愈积愈多,让他不得不正视,朝中为了此事争论不休,上下更是鸡飞狗跳,若不下定论,只怕毫无休止。
朝中自作几派,相互攻讦,相互结党,乃是常事,因此皇帝只留下几人,都是朝中清廉之流,与皇子党争无甚关联。
此言一出,三人面面相觑,其中御史大夫萧廉上前一步道:“回陛下,削藩乃是大事,如藩王配合,倒是便宜行事,若是藩王不愿,只怕会起干戈。”
皇帝冷笑道:“不愿便是不服,朕的命令,他们胆敢违抗?”
“陛下,臣认为边疆虽臣服多年,但边境之事历来是朝廷防范之本,若无端撤下兵力与主将,难不保边疆人会生异心,西南战事平稳不过几载,贸然削藩,只怕便宜了西番人,如此不妥。”
兵部尚书陈揾出自寒门,是先帝一手破格提拔,寒门士子与身居富贵之家的萧廉看法却是不同。
听了两人的话,皇帝眉心拧得更紧,他望着不发一言的鸿胪寺卿薛劭,忽而道:“薛劭,你是鸿胪寺卿,你说该不该削藩?”
被点名的薛劭微微一征,这些事他甚少参与,被皇帝陡然一问,自觉心中发苦,皇帝撇开了左右丞相,只怕便不想削藩了,他微微清了清嗓音,道:“边境战事一向毫无定数,陡然削藩,只怕会让他国有机可乘,明王与平南王占据一方,护得两方安定,这些年虽无战事,若削藩,只怕会寒了将士的心。”
一语既了,皇帝的眉心微微舒平,望着这些奏折,“突厥境内隐隐有些动乱,那便从边城与西南调些兵马回突厥安防。”
三人俯首称是,退出了含元殿,削藩一事到此为此。
作者有话要说: 旬长清:作者作者,刚刚那个动作真好,明天再来一次?
作者:昨天是不要骨气,今天是打算不要脸?
旬长清:早说了,你都不要了,我干嘛还要,向您看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