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陆爷爷每天在家等着他们。那时候虽然来回奔波,很多时间都被浪费在路上。但为了家人工作的心情是满足的,回到家里也是热闹的。
如果陆爷爷还在该多好,他忙碌时,崽崽在家就能有人陪伴。
夜班上到十点左右,陆英抱着已经睡着的儿子回家,父子俩睡在一米五的床上绰绰有余,温暖又安逸,他设定好闹钟,沾床就进入了好眠。
凌晨三点半,滴滴的手机闹钟叫了第一声他就醒来。陆英麻溜起身,十分钟不到收拾好自己,摸摸儿子熟睡的小胖脸,锁门出去上第一趟早班。
凌晨四点,空荡荡的马路上只有零星来去的车辆和环卫工人。这份工作又累又脏,当下年轻人怕是没人愿意干,员工老龄化严重,多数还是不得不干,别无选择的底层百姓。陆英却一点儿不挑剔,倒是很感谢为他介绍这份工作的居委会王大妈,虽然他只是临时工不能转正,时间段也是最熬人的那一波,可这扫大街吧,只要在人们起床前将街道垃圾处理干净,他的工作就结束了。
陆英接手后相当满意,一来工作时常短,他快手快脚,通常最快两个小时,最慢四个小时就可以收工回家送孩子上学,然后九点前去商场超市工作就行。二来这是唯一不用和太多人打交道的工作,对他来说太清静太舒服。三来这份工钱还不错,反正性价比高。他如今稳稳地把握一天三份工,一个月收入过万,没房贷没车贷,除了幼儿园每年两万左右学费和平时生活开支,其余的都好好存着,全都留作儿子将来读书用。
他当下最大的目标就是让儿子健康成长,让他成为一个大学生,将来可以比较轻松的赚钱,在人类社会稳稳立足。
这是他为儿子想了很久的出路。不能像他,一天书没读过,认识的字和算数都是陆爷爷在家教的,小学生文凭没有。为人又不够机灵,口才也不咋的,能选择的工作真心不多。但崽崽很幸运,可以进学校读书。为此,哪怕他陆英几乎全年无休,依然干劲十足。未来等儿子可以自力更生,他就可以做更远的打算,去读个夜校,成人大学之类的给自己打气。杨哥说过,做人,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就是读书,人们从小读到大,然后才能立足社会成为有用的人。他们这种从山里出来的,想要活出个人样就更应该多读书。
陆英满打满算出山谋生已经快十年,中间就歇了一年。这些年他对人情冷暖,世俗世界算得上略有体会。总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