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王一般直接退位去皈依佛法了,但对政事也一直不太热衷,权柄早早地就交给了钦定的世子,而且世子在民众中颇有威望,王妃手中又握有十二支蛮部,老王爷对他们娘俩格外放心,到后面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几乎什么都不管了。
提起这不负责任的父王,段承锋也是一时无语,他刚满十八岁,父王便将一国重担扔到他的肩膀上,他迷惘过,也痛恨过,到最终也只是叹息一声,化作淡淡的无奈。
段氏一族都是这副性子,少时被迫变得能干,到了中年越发疏懒,若有了成年的儿子,便积极地退位让贤,从此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就连娶妻生子,在他们看来都像是完成任务,所以纵使满院妻妾,到最后退役的大理王们都选择了佛门清静之地了此余生。
如此恶性循环,一代代的大理世子如早熟的秧苗,当别人还尚且懵懂不知人间疾苦时,他们便已将累累穗种播撒到广袤的土地上,过早地承担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当别人开始学习如何在世上立足、初尝情爱滋味时,他们已撒无可撒,累弯了腰,心力交瘁。
只要这般一想,世子纵然再不喜欢这个父亲,也能理解他的选择。
想到此处,段世子暗暗瞥了尚在给王妃诊脉的公孙策一眼。
——反正历代大理王室皆离经叛道,只要他不是昏君,便是出格一点,也没人会说什么,不是吗?
庞昱悄悄拉着白玉堂躲到一边,贼兮兮地与他咬耳朵:“喂,你有没有觉得,咱们这位世子爷看着公孙先生的眼神很不一般啊?”
白玉堂点头:“早就发现了,你才看出来?”这两人在开封府时就眉来眼去的,会发展到这一步也不算意外。何况公孙还帮着段承锋把他们二人忽悠到大理来了,这一路上与世子也是互相扶持。
有救命之恩,又有共患难之谊,想发展点什么不要不太容易。就算如今只有一方有想法,天长日久,总有一方憋不住,或者另一方开窍的时候。
就像他和小螃蟹那样。
不过……“别人家的事儿你怎么就这么上心,也不多关心关心自家的事?”白玉堂拈酸道。
“啊?”庞昱摸不着头脑,怎么又说回他身上了?“我也很关心自家啊,每半个月就给我爹去信一封,给小庞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