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更有不少人在她的微博下面留言,叫嚣着让她出来表态。
所以这条微博一发出去,立刻又引起轩然大波。本来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已经有些冷下去了的热度,又陡然升了起来。
站在唐迎这边的革新派,高举着“时代不一样了”的大旗,争取到了更多的围观路人,迅速的反扑一波。
古琴的历史源远流长,制作工艺在汉唐时就已经臻至完美。传说中的四大名琴,时代最晚的一张焦尾琴出现在东汉末年。而它的作者蔡邕死于公元192年。此后一千八百多年间,历朝历代的斫琴师,都在不断的追慕、仿制、改进古琴。
所以古琴的发展史,本来也就是改进史。它从来没有具体的标准,也绝不是一成不变。为什么到了公元两千多年的现代,人们反而墨守成规,不敢去大胆的求新求变了呢?
而保守派也不甘示弱,立刻摆事实讲道理,为自己争取票数。
实际上,因为制琴的材料十分匮乏、价格昂贵,早就已经有很多斫琴师使用现代科技产品来作为替代。松杉柳木和泡桐替代了梧桐,火烧代替木材自然老化,化学漆胶代替大漆,钢弦代替丝弦……
然而这条改良的道路走得并不顺畅,其中大部分虽然的确降低了成本,但古琴的品质也大大降低,失去了传统古琴的许多特点,故而不被承认。
面对翔实的数据和一个又一个的考证结果、历史故事,围观群众也跟着大开眼界,对古琴、对传统工艺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就像唐迎说过的那样,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它真正的目的,是在争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更多人投入到这条道路上去,用自身所行来验证自己所执的理论。
看了全场的沈知期也不由对唐迎表示佩服。
因为这场争论非但没有影响到她的名声和形象,反倒起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至少在大家都认真辩论传统工艺变与不变这个大课题的时候,那些想黑唐迎哗众取宠,整容脸,不知道用了什么龌龊手段才成为节目嘉宾之类的话题,根本没有几个人关注,冒了个头就被淹没在人民的海洋之中,连浪花都没掀起来几个。
也算是意外之喜。
最重要的是唐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