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在想念姥姥的时候,她会变得脆弱,会流泪。
参谋长是一个儒雅又心细的人,他似乎从这个小公务员身上看出了什么。有一天,格子在送报纸的时候,他叫住了她。格子疑惑地看着参谋长,不知道他要对她说什么。
参谋长那天只对她说了一句话:任何获得都是有代价的。
她反复琢磨参谋长的话,她领悟为:自由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亲情和学业。这种思考缓解了她内心的郁闷,她像一只刚脱壳的雏鸡一样看到了世间的光亮。那以后,她的思考里有了些哲学的含义。
参谋长后来给她开了一个书单,有《资本论》、《矛盾论》、《实践论》、《唯物论》等书籍,还对她说,部队就是一所大学,你要在这里多读书,读点马列和毛泽东的哲学。
机关有一个不错的图书馆,她读了参谋长书单上的书,还做了摘录。她在图书馆还发现了别的书,一些名著,她被海明威、杰克·伦敦、狄更斯所吸引。
到部队的很长一段时间,她沉浸在书海里,乐此不疲。
最爱的人走了
格子接到妈妈的电话就从部队赶回来了。姥姥昏迷不醒,医生正在给姥姥颅内降压,姥姥患了脑出血。
格子自从懂事起,就被这种恐惧折磨着,不知暗暗哭过多少次了,她以为生离死别是她永远逾越不过的坎,当格子看到奄奄一息的姥姥时,她一下子推开医生,跪倒在姥姥的病床前,大喊:上帝!让我姥姥活着。姥姥竟然奇迹般地有了反应,她相信姥姥一定听到了她的声音,于是,她坚信,爱是能救活姥姥的。格子忍受着巨大的悲伤,整日守侯在深度昏迷的姥姥身边,拉着姥姥的手,和姥姥说话,她要把别后没说的话都补回来,她相信,有些话姥姥是听到了。对于护理,格子好像无师自通。姥姥的颅内出血被控制住了,虽然还是昏迷不醒,但病情似乎稳定了。格子心痛地发现,姥姥消瘦了,格子用黑鱼、甲鱼、草鸡给姥姥煲烫,一小调羹一小调羹地喂,渐渐地,姥姥的脸上居然有了血色。来会诊的医生对格子说,你姥姥的生命真顽强。
妈妈说,自从格子走后,姥姥整日郁郁寡欢,话越来越少,甚至不愿活动。格子知道,姥姥的病是因她而生的。
格子不愿就这样离开姥姥,她续了假,但假期很快又到了。妈妈说,姥姥也就这样了,颅内的血如果能慢慢吸收一些,兴许还能苏醒,你先回去吧!这里有我呢。
格子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姥姥,没想到这就是永别。
格子回到部队一个星期,姥姥就去了。妈妈在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