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太过了。
因为,他们会当真的。
可是真要纠正,又不知从何纠正起。
我暗暗叹息,果然一言一行都是教育,半点马虎不得呀。我把这个感悟记进笔记,时时提醒自己要守好母亲的格。
窗外,秋风渐凉,一个夏天已经过去。
楚王同意苏国迁往楚国,并把楚国的皙地划给苏,兄长欲派人前往皙地筑城,为了不违背农时,便推到秋收后。同时还要时刻提防狄人趁机抢粮攻城,所以一连几月都过得非常紧张。
宫中的日子悠长而平静,唯有时不时透进宫墙内的消息,还提醒着人们,外面的世界,是怎样一个混乱征伐的世界。
齐伐鲁。
卫攻齐。
鲁卫向晋国求救,晋国派兵和齐交战。
当然,略知□□的人说,因为晋、鲁、卫、曹的使者曾在齐国受过齐侯戏弄,所以趁机联合起来向齐国复仇。
总之,晋国联军与齐军在鞍地结阵对峙。
因为声子的缘故,我对齐国尤其对那与声子颇有相似之处的齐侯颇为关注。
听闻,两军交战之初,齐侯意就气风发地对手下人道:“不必做早饭了,等战胜了晋人再吃早饭不迟。”
听闻,两军对决时,齐侯锦袍绣甲金舆长戟率先冲入晋军。
可这样的意气英勇并没有救了齐军,齐军大败,齐侯被晋军揍得绕不注山转了三圈,险些成为阶下囚。
还是一个为齐侯驾车的臣子趁机和齐侯交换了衣服代齐侯成为俘虏。
齐侯为救该臣子,脱归本营后又乘坐轻车驶入晋军,三进三出。
而那些晋军士兵,知是齐侯,也不捉拿,还纷纷为他让路,任其来回。
齐侯没有救到臣子,却是臣子自己回来了,因为那和齐侯有仇的晋国将领觉得,该臣子是个能替主公受难的忠臣,不应该被杀,于是就放他回来了。
在那血腥的邦国征伐中,总会听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君子行径。
感慨喟叹之余,却不免想到,人家联军作战,齐军孤军对峙,怎么就没有请盟军呢,不是说齐国和楚国一向交好么?
随着初冬的第一场雪,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到苏国,却是一个震撼人心的答案:楚王薨了。
楚王薨了,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多年流离,幸福断送都是因为此人,可你甚至不能去怨恨,站得太高的人,让人连怨恨都无法生出。
他就像一座高山耸入云霄悬在头顶,让人只能高山仰止。这样的人,也有一天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