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敖自己的婚事没办成,倒把堂弟的婚事办成了,于是带着为堂弟聘娶的媳妇回了鲁国。
谁知走到半路,公孙敖无意间瞥见女子的容貌,立时惊为天人,于是,帮人帮得很彻底,干脆连洞房也替堂弟入了。
回到国内,公孙敖天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镇日守着女子,怜爱不休。
东门襄仲听说后,气得火冒三丈,非要起兵攻打公孙敖。后来经过多方调和,才勉强同意,把莒女送走,两兄弟谁也不娶,重新握手言好。
公孙敖表示,这个可以有。
但此后不久,周王谢世,公孙敖带着重礼去吊丧时,却带着礼币和新夫人逃去了莒国。
众人无可奈何,公孙敖的家族便由他的长子继承下来。
在莒国居住数年,恩爱也恩爱了,孩子也生了,公孙敖又想回鲁国了。
又是一番多方调和,东门襄仲发言:公孙敖回来可以,但是却不能再参与国政,因为他实在不想在朝堂上看到公孙敖那张脸。
公孙敖表示,这个还是可以有。
但回鲁两年,公孙敖又耐不住了,举家搬去了莒国。
事情到此应该结束了吧,但是不,两年后,公孙敖又递出申请,要求回鲁国。
听到此,连棠也不禁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结结巴巴道:“那个卿,真是,不怕麻烦呀......”
荷啧啧称叹:“能折腾,真是能折腾,这就是夫人常说的‘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吗,那后来怎样了?”
我:“后来,正如你说的,他终于把自己的生命折腾止了,死在了来回奔波的半路上。”
荷咂嘴。
棠接着道:“那再后来呢?”
我:“再后来,鲁国不让他的尸骨入境,还是齐国人想了一个办法,把他的尸骨放在两国边境处,生生地把一个家事弄成国事,这才葬回了鲁国。”
言毕,就见两个小侍女半张着嘴,表情分外奇幻,好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一句话:一辈子能折腾到如此境界,这必须是个人才呀!
出了莒国,不过两三日便到了吴国地界,天空下起濛濛细雨,远处的景物都变得影影绰绰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饱蘸雨露后梅花的清香……
相传,吴国为周泰伯所建。泰伯乃周太王(古公父)长子,他见父亲有传位三弟季历的意向,便携了二弟仲雍以采药为名避位南方。
某一日,泰伯来到太湖流域,又累又饿,便把马栓到一处木桩上休息,谁知第二日此木桩竟开出了幽幽的梅花。泰伯认定此处是块宝地,便定居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