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今年必定要有饥荒发生,这也是当时辽人会那样热切地答应倪源的条件南下地重要原因。根据倪廷宣他们估计,息京城中的粮草牲畜顶多只能够维持半年左右。
这样围城的手段虽然收效不是最快的,却是损失最少地。
围而不攻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六月份,后方竟然还是不见辽军地动静。围城的诸将都开始着急。
息京被围困的消息,现在早就应该传递到京城里面了。可是耶律信所带的部属却没有丝毫的反应,就算是耶律信为了稳定军心,封锁了消息,那么在慕轻涵退出之后,从息京抽调的进入居禹关的辽军总应该得到消息了吧。
为了对付回援的辽军。倪廷宣他们专门在路上设下了埋伏,至今竟然连一个辽军都没有见到。难道他们连自己的京城都不管了?
但是到了六月末尾。
驻扎在居禹关之中的辽军终于动了,却不是北上救援他们的京城。而是南下与耶律信的部属会师。
听到这样的消息,倪廷宣忍不住变了脸色。
看来耶律信是准备孤注一掷了。他想必明白。自己如果北上救援息京的话,回家的道路绝对不会如同他们南下的时候那样方便,到时候,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就算是他能够平安回到息京,也要实力大损,而身后的其他部落都在虎视眈眈。
所以对于京城里的辽军,最明智的选择,其实就是停下兵马,与倪家谈判,答应退出京城,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自身的实力,又可以平安地解除息京的围城。
但是耶律信竟然放弃了这个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而选择了最疯狂的一条路!
他们都小看地了耶律信的野心和贪婪。
也许他明白此时重新与倪源谈判,形势早已经逆转,势必得不到太好的条件,不过是一些金珠财货而已,也许是因为他认为要把齐京这样繁华富丽远远胜过他们息京的大城主动放弃,换取一些金银财宝,怎么看都不是划算的生意,促使他们犹豫不决而最终选择南下决战的原因很多,其实最本质的还是因为京城里富贵安乐的日子享受地太久了,让他的贪婪和野心也跟着膨胀起来,才会选择这样的孤注一掷。
倪源率领的兵马,不仅是大齐最强悍的兵力,而且大齐的皇帝齐泷也在其中,一旦能够将倪源所属的军队解决,大齐没有了龙头,就近乎亡了国,各地势力割据,到时候群雄并起,诸国纷争,还有谁能够与他们辽军相抗衡,如果事情顺利,再一次入主中原也不是梦想。相比之下,息京的得失也不再那样重要了,而息京之中的皇帝和契丹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