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将此称为精神恋爱。
单位竞聘,我左右摇摆,定不下心,急急的电话约他老时间老地方相见。我早早地到了位于淮海路的音乐咖啡屋,要了我和他都喜爱的意大利泡沫咖啡,一边细品,一边期待他的出现。他带来一大堆材料,并为我设计了竞聘方案,还进行了演练。临上场前他还在手机上留下短信息:“注重过程”,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盔甲,使我在无情的竞争中信心百倍,所向披靡。我成功了,但他没有掌声和鲜花,而是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你被套牢了”。在“被套牢了”的这些日子里少不了又向他寻求到许多精神上的支持。
这样是不是对婚姻的背叛?有一个爱我的丈夫、还有一个爱我们的女儿,为何还要寻觅精神上的恋爱呢?有时在不经意间问丈夫是否也渴望精神上的另一位伴侣,回答是肯定的。他也有类似的经历。在他看来,社会角色最好不要同家庭角色混淆,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站在家庭的立场上都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有一个精神上的伴侣指点迷津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欢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
顶头上司把她叫进了小会议室:“那个香港新客户让我转告一句话,他对你很有好感,有什么话你自己去对他说了。”带着胁迫的口气。不得已,第二天和港商James去了世界上最高级酒店的高级餐厅。之前她想好了一千个拒绝的理由,没想到James一个字也没有说,只是称赞她的工作能力,希望挖她到他的公司发展,会有更好的职位待遇,还承诺有学车和出国留学的机会。她怔怔地不知怎么回答。James只给两个双休日考虑的时间。
爱侣间的隐私(2)
回到家打开下车时塞给她的盒子,竟然是掌上电脑和钻石项链,是盼望已久的礼物,可是……耳边响起了临别时James说的话“后天要回去,提前祝你生日快乐”。
一夜不眠,左边是体贴入微的James,右边是从大学时代携手至今的男友。一边是极佳的工作机会,一边是浪漫激情已淡去的情感。若是别人,她也会毫不犹豫地说女孩子要自尊自爱,但是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又举棋不定,是虚荣心在作怪吗?
进修班上平日轻松调动气氛的外教也变得索然无趣,抬头看白板上的字,赫然成了“To be or not to be”。回家电话求教于大学好同学和36岁的小阿姨,“三十出头的青年才俊,事业有成,没有家室,岂不是最佳选择。”“又不是三岁的娃娃,才见了几回啊,图你什么呢!”分明是心中的两个自己。望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